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超群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三六.蜀書.關張馬黃趙傳.關羽》先主1>西定益州2>,拜羽3>董督4>荊州5>事。羽聞馬超6>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7>,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8>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9>、彭10>之徒,當與益德11>並驅爭先,猶未及髯12>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13>書大悅,以示賓客。 〔注解〕 (1) 先主:指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
御駕親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親自率兵出征。《薛仁貴征遼事略》:「拜英國公李世勣為元帥,敬德作先鋒,起軍三十萬,御駕親征。」《三國演義》第八一回:「卻說先主每日自下教場操演軍馬,剋日興師,御駕親征。」
髀肉復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末時代,劉備寄住荊州多年,因見自己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已經長了出來,於是發言感嘆。語本《三國志.卷三一.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後用以比喻或自嘆久處安逸,壯志未酬,虛度光陰。《三國演義》第三四回:「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流淚。」《野叟曝言》第二○回:「連日纏綿床蓆,幾令我有髀肉復生之歎!今日且撾一回羯鼓,以博賢妹們一笑。」也稱為「髀肉之歎」。
重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層層相疊。唐.王建〈過綺岫宮〉詩:「玉樓傾倒粉牆空,重疊青山遶故宮。」《三國演義》第八四回:「先主遙望遍野火光不絕,死屍重疊,塞江而下。」
方寸已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1>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2>與徐庶3>並從,為曹公4>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5>王霸之業6>者,以此方寸之地7>也。今已失老母,方寸須霺,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注解〕 (1) 先主:指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
託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臨終前,委託他人照料遺留的子女。《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招姐要把小梅寄在他家裡去分娩,只當是託孤與他。」
靈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奇的光輝,指朝廷的恩澤。《漢書.卷四九.鼂錯傳》:「德澤滿天下,靈光施四海。」《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暉景燭燿,靈光徹天。」
數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屢次、常常。《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曹公使夏侯淵、張郃屯漢中,數數犯暴巴界。」唐.白居易〈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兼簡張大賈二十四先輩昆季〉詩:「張賈弟兄同里巷,乘閒數數來相訪。」
焦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焦氣躁。《三國演義》第八三回:「先主見吳軍不出,心中焦躁。」《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王明耀那裡竟是音信全無,心裡不覺焦躁起來。」也作「焦皂」、「焦燥」。
寒泉之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北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比喻感懷母恩的深切思念。《三國志.卷三四.蜀書.二主妃子傳.先主甘后傳》:「今皇思夫人宜有尊號,以慰寒泉之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