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做好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延請僧道齋醮以超度亡靈。元.李壽卿《度柳翠.楔子》:「今年是老柳十周年,請十眾僧做好事。」元.無名氏《盆兒鬼》第四折:「你不要執我,放我家去,做好事與你,包管得超渡生天。」
2.做有益於人的事。如:「他時常做好事。」《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未免說句把綽俏綽趣的話,開出門來撞見其夫,可不是老大一場沒趣?把起初做好事的念頭,多弄髒了。」《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俗語說:『和尚吃八方』,他家太太老伯,連著師姑菴裡的錢,都會募了來做好事,也總算神通廣大了。」
桃園三結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參見「桃園結義」條。《通俗常言疏證.交際.桃園三結義引通俗編》:「蜀志關羽傳:『先主與羽、飛二人,寢則同床,思若兄弟。』按世俗桃園三結義之說,由此敷演。」
方寸須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1>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2>與徐庶3>並從,為曹公4>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5>王霸之業6>者,以此方寸之地7>也。今已失老母,方寸須霺,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注解〕 (1) 先主:指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
閟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祠堂。唐.杜甫〈古柏行〉:「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播越失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根據地,而流亡在外。《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
先意承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於揣度心意,奉承他人。參見「先意承志」條。《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淺薄無行義者,其意務在於適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
孤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背他人好意。《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常恐殞沒,孤負國恩。」也作「辜負」。
暴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怒。《三國演義》第八一回:「飛臨行,先主囑曰:『朕素知卿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
侮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最後投奔魏國,他因此受到劉備的責怪;此外,諸葛亮也擔心他剛猛的個性,將來在改換政權後會很難制御,勸先主除之,終於導致劉備把他賜死。彭羕,劉備認為他足以和孔明、孝直等人並駕齊驅,但諸葛亮卻認為彭羕心大志廣,無法保國衛民,後來劉備就把他派離了京師,給予一個太守的職位;他對於這樣的遭遇感到不平,說了一句讓人引起誤會的話,就被關到獄中,最後被誅殺。廖立,諸葛亮將他與龐統相提並論,譽為楚之良才,可以輔助興盛國家大業;但在劉備死後,他卻分析形勢,批評當年劉備的不取漢中政策,也批評了關羽,另外又直言評點了幾個當朝的人物,於是諸葛亮把他廢為平民,流放到汶山。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佐劉禪的李嚴,在諸葛亮伐魏時,因...
操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練演習。《三國演義》第八一回:「卻說先主每日自下教場操演軍馬,剋日興師,御駕親征。」《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卻說刺史將千金置買異樣服飾,寶珠瓔珞,妝扮那六個人,如天仙相似,全副樂器,整日在衙中操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