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查科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地隨處可見的毒蛇,更是隨時敲響死亡的喪鐘。結果巴拉圭控制了大部分的查科地區。但雙方都被戰爭拖得精疲力竭。最後經由國際聯盟周旋而停火。1935年6月在阿根廷、美國及其他南美國家的調解下玻、巴雙方達成停火,7月21日,雙方簽訂《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約》,巴拉圭獲得北格蘭查科地區約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稱之為「查科地區」(Chaco);玻利維亞獲得約8萬平方公里,並得到經巴拉圭河進入大西洋的航行權。阿根廷外長卡洛斯.薩維德拉.那馬斯也因成功調解這次戰爭而獲得1936年諾北爾和平獎。 1938年簽訂條約,將查科地區一分為二,較大...
奮不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奮不顧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奮不顧身」是指勇往直前,不顧自己的生死之意,出自於《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跟李...
奮不顧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奮不顧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奮不顧身」是指勇往直前,不顧自己的生死之意,出自於《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跟李...
奮身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奮不顧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奮不顧身」是指勇往直前,不顧自己的生死之意,出自於《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跟李...
田父之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東郭逡是天下最狡捷的兔子。韓子盧窮追東郭逡,結果狗未追到兔子,可是二者皆力竭而亡。有一農夫看到,不費吹灰之力即得之。見《戰國策.齊策三》。後比喻毫不費力就輕易得到利益。《三國演義》第三三回:「若迷而不返,則是韓盧、東郭自困於前,而遺田父之獲也。」
李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74)字少人,李廣孫。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西元前99),率五千步兵,力戰匈奴十餘萬人,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怒而誅其全家。李陵居匈奴二十餘年後去世。
叩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人,李廣孫。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西元前99),率五千步兵,力戰匈奴十餘萬人,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怒而誅其全家。李陵居匈奴二十餘年後去世。
拊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人,李廣孫。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西元前99),率五千步兵,力戰匈奴十餘萬人,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怒而誅其全家。李陵居匈奴二十餘年後去世。
奮不慮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奮不顧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奮不顧身」是指勇往直前,不顧自己的生死之意,出自於《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跟李...
財殫力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物和力氣都已耗盡。形容生活陷入貧困。《魏書.卷七七.宋翻傳》:「白骨不收,孤煢靡恤,財殫力盡,無以卒歲。」也作「財殫力竭」、「財竭力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