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發百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具體的射箭技巧,你能在百歩之外射柳葉,並且百發百中,卻不知道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休息一下,等到你精疲力竭時,弓就會拿不穩,箭頭就會瞄不準。只要一箭沒射中,你的一世英名便毀於一旦,這就是我要教你的。」
忠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貞正。《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文選.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二》:「棄余親睦恩,輸力竭忠貞。」
彊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弩發射的箭,至射程盡頭,力量削弱,連絹帛也穿不過。語本《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傳》:「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比喻氣衰力竭。《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百餘里,此所謂『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也作「強弩之末」。
大謬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是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繼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使得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也因而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並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也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一向對皇帝忠心耿耿,努力做好應盡的職責,卻發生這種「大謬不然」的事,情何以堪?決定學習屈原、左丘明、孫武等古人,發憤著書...
限制式寫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拔河中可以得到啟示,譬如:拔河,不僅是氣力的競賽,更是意志的較量。比賽到了最後階段,雙方幾乎都精疲力竭了。這時,任何一方失去堅持到底的的意志,瞬間就會成為失敗者。誰有韌勁,誰就會得勝。我們幹革命,搞建設,也是這樣。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會遇到種種風浪和挫折。在這種時候,尤其需要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的勢力,勝利往往存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請你參考上文的寫法,以(—的啟示)為題(直線上可代以任何一種體育項目),寫一段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議論性文字。改寫:這是提供一篇文章,讓學生改變其形式或某些內容,以寫成與原作關係...
精力充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精疲力盡、筋疲力竭
虛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精神不濟,體力透支。[例]連續一個多月來忙碌的工作,使她精疲力竭,近於虛脫。
再接再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再接再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再接再厲」原作「再接再礪」。聯句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輪流各作一句詩,相聯成篇,多用於上層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是文人雅士的風雅之舉。相傳起於漢武帝與群臣所賦的〈柏梁臺〉詩。這首〈鬥雞聯句〉是由韓愈和孟郊合力完成,描述兩隻雞相鬥時的情景。其中「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兩句,是說當雞鬥到筋疲力竭時,朝牠噴一點水就會清醒過來,再度接戰前都會再次將嘴磨利,然後奮戰不已。「再接再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勇往直前,不因挫折而懈怠。
日暮途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快黑了而路途仍然遙遠。比喻力竭計窮,無可如何。明.湯顯祖《紫簫記》第二二齣:「只有老夫日暮途遠,恐當沒齒邊陲,星星白髮,無相見期矣。」
馬拉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長距離的賽跑項目。起源於希臘雅典東部的馬拉松。西元前 490年,希臘與波斯交戰,希臘人斐德匹第斯為傳達希臘捷報,自馬拉松跑赴雅典,力竭而死,日後特舉行長途賽跑以為紀念。馬拉松賽程在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上由國際田徑聯合會定為26英里385碼。§英marathon[例]馬拉松比賽最能測出選手的體能與耐力。
2.比喻需要持續長久的耐力或時間的。[例]出席這種馬拉松式的會議,真叫人筋疲力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