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蕭牆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增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增進、加多。《史記.卷二三.禮書》:「叔孫通頗有所增益減損,大抵皆襲秦故。」《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更於河內增益舟楫,繕置軍器。」也作「曾益」。
如釋負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釋重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魯國的國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紀輕輕的就即位了,但卻整天嬉戲無度,沒有把心思放在國事的治理上,昏庸無能。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魯公的家族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氏的權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時,三桓聯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
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眾儒生。泛指在學的人。《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變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禍發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論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論述、著作。《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漢書.卷四三.酈陸朱劉叔孫傳.叔孫通》:「及稍定漢諸儀法,皆通所論著也。」
向狐謀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訴太史左丘明說:「我想請孔丘任司徒,不過得先問問三桓的意見。」「三桓」是指魯桓公的三個孫子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他們掌握著當時魯國的實際政權,但政治主張與孔子是處於對立的狀態,左丘明知道他們絕對不會同意讓孔子任司徒一職,於是用一則寓言作比喻,以勸阻定公。他說:「周朝有個人很喜歡皮製的裘衣,也喜歡吃珍奇美味的食物。有一次,他想製作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衣,還想舉辦一場備有很多羊肉的盛宴,於是分別去和狐狸和羊商量,希望牠們能提供毛皮和羊肉。他話都還沒說完,所有的狐狸就互相引領逃往深山,所有的羊也彼此呼叫著躲藏進茂密的樹林。結果,這個人花了十年都做不成一件皮衣,花了五年也辦不了一場盛宴。這是為什麼呢?...
典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文物。《隋書.卷四九.牛弘傳》:「牛弘篤好墳籍,學優而仕,有淡雅之風,懷曠遠之度,採百王之損益,成一代之典章,漢之叔孫,不能尚也。」唐.韓愈〈請復國子監生徒狀〉:「國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趨競,未復本源。」
枝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學術支派。《隋書.卷七六.文學列傳.潘徽》:「自世屬坑焚,時移漢魏,叔孫通之碩解,高堂隆之博識,專門者霧集,制作者風馳,節文頗備,枝條互起。」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