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甲投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休戰、不再戰爭。漢.揚雄〈解嘲〉:「叔孫通起于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三國魏.鍾會〈蜀平上言〉:「群寇困逼,知命窮數盡,解甲投戈。」也作「解甲倒戈」。
|
嘆觀止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嘆為觀止」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見叔孫穆子,說之。謂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擇人。吾聞君子務在擇人。吾子為魯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禍必及子!」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見舞〈韶箾〉1>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2>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3>以加於此矣,觀止4>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注解〕
(1) 〈韶箾〉:音ㄕㄠˊ ㄕㄨㄛˋ,舜所制的樂曲,亦稱為「簫韶」。
(2) 幬:音ㄉㄠˋ,覆蓋。
(3) 蔑:音ㄇ|ㄝˋ,無、沒有。
...
|
蕭牆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
無足挂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足掛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叔孫通本是秦二世胡亥的侍詔博士,後來歸漢,曾說服漢高祖制定禮儀,採古禮與秦儀雜用,漢朝的朝廟典禮,多由其制定。叔孫通為人機變,有人認為他猾獪卑鄙,也有人以他為識時務者。在《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陳勝起兵山東之後,消息傳到朝廷,胡亥便召集眾儒生們,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置。儒生們便據實回答,說:「人臣不准擁有兵士,現在陳勝起兵,就是謀反,其罪當誅。」胡亥聽了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些儒生們是在指責他治國無方,才會導致陳勝叛變。叔孫通看到胡亥變了臉色,心想不妙,便趕緊上前說道:「你們都說錯了。今日天下已經統一,且皇帝英明,領導有方,讓人人團結一心,怎麼有人膽...
|
罪莫大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惡之重,莫過於此。《左傳.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眾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適立庶,又披其邑,將以赦罪,罪莫大焉。』」《晉書.卷六七.溫嶠傳》:「術輩首亂,罪莫大焉。」
|
三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秋時魯國孟孫、叔孫、季孫三公族。《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三國魏.何晏.集解:「三家謂仲孫、叔孫、季孫。」參見「三桓」條。
|
面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面阿諛。《史記.卷九九.叔孫通傳》:「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
|
短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短的服裝,非儒者的衣服。《史記.卷九九.劉敬叔孫通傳》:「迺變其服,服短衣,楚製,漢王喜。」唐.司馬貞.索隱:「孔文祥云:『短衣便事,非儒者衣服。高祖楚人,故從其俗裁製。』」
|
觀止之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嘆為觀止」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見叔孫穆子,說之。謂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擇人。吾聞君子務在擇人。吾子為魯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禍必及子!」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見舞〈韶箾〉1>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2>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3>以加於此矣,觀止4>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注解〕
(1) 〈韶箾〉:音ㄕㄠˊ ㄕㄨㄛˋ,舜所制的樂曲,亦稱為「簫韶」。
(2) 幬:音ㄉㄠˋ,覆蓋。
(3) 蔑:音ㄇ|ㄝˋ,無、沒有。
...
|
三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因皆為桓公之後,故稱為「三桓」。《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也稱為「三家」。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