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古代以來。《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而恥之。」《文選.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中庸的道德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自擂、滑稽、逢迎、害羞、忌妒,而不及則是,魯莽、冷淡、吝嗇、拘謹、卑怯、抑鬱、自暴自棄、粗俗、忍氣吞聲、厚顏、敵意,最後則是中庸之道的部分,勇敢、節制、慷慨、端莊、自尊、溫和、誠實、機制、友誼、謙遜、憤慨,以上我們說,量可以有中,質則無中,考試成績(成就)屬質,非量,品德屬質、也非量。 關鍵字中文: 中庸的道德哲學英文:nothing too much 參考書目林玉体(2011)。西洋教育思想史,頁71-73。三民書局。
不敢則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吞聲忍氣
風驚草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斗七星〕心雄慘烈,不懼千兵。〔平王1>捉我,事未消寧〕,儻2>被擒獲,百死無生。〔偷蹤竊道,飲氣吞聲3>,風吹草動,即便藏形〕。劍歌已了,更復前行。〔北跨廣陵,南登吳會,關津忽切,州縣嚴加,勒鋪交橫,鎮代相續。潛身避影〕,一步一前,不經旬月之間,即至吳國。一依魚人教示,披髮遂入市中,塗面上〔而行〕,獐狂大哭三聲,東西馳走。 〔注解〕 (1) 平王:?∼西元前516,春秋時楚國國君。熊氏,名居,一作子居,字棄疾,靈王之子。靈王死,詐殺兄公子比、子皙而自立。後恐國人作亂,故施惠於百姓。在位十三年,諡平。 (2) 儻:如果、假若。同「倘」。 (3) 飲氣吞聲:形容含怨抱恨而無法表態發洩。見...
惡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惡無禮的話。如:「口出惡語」、「惡語相對」。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衛朝奉只是著人上門坐守,甚至以惡語相加,陳秀才忍氣吞聲。」
恨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江淹所作的文章。慨嘆李陵、嵇康等人生不逢時,含恨吞聲而終其一生。
捻著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強承受,忍氣吞聲,不情願卻又不敢表示。《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朝奉帶著舵工到湯少爺船上磕頭,謝了說情的恩,捻著鼻子,回船去了。」也作「捏著鼻子」。
氣忍聲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你道他一世兒為人,半世兒孤貧,氣忍聲吞,何日酬恩?」也作「忍氣吞聲」。
病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疾病的情勢。《三國演義》第四九回:「肅曰:『都督病勢若何?』」《紅樓夢》第二○回:「寶玉見他這般病勢,又添了這些煩惱,連忙忍氣吞聲,安慰他仍舊睡下出汗。」
齰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咬舌。《隋書.卷七五.儒林傳.王孝籍傳》:「安可齰舌緘脣,吞聲飲氣,惡呻吟之響,忍酸辛之酷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