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琹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的時候。身為老大的她,一直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認為姊姊應該做弟妹的好榜樣,然而因家中經濟不允許她繼續書,她才開始認真思索:寫作是否能成為她邁向成功的另一條道路?於是她給了自己目標︰「一年創作一百篇文章!」。熱愛教書與寫作的琹涵,便在工作與生活之中堅持創作。這時琹涵三十歲,是她人生的分水嶺,因為她訂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說:「彷彿內心有另一個沉睡的我被喚醒了,而那個我是勇敢樂觀、不怕失敗,充滿了熱誠和自信。」琹涵已從教育現場退休多年,擁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與同學、好友聚會、談天。現在,她覺得有一個良好個性是重要的。「在孩子...
林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關於作家3 著作4 評價 生平林良,筆名子敏,1924年10月10日出生於日本,祖籍福建省同安縣。七歲那年,林良的父親攜帶家眷遷居廈門。在大同國小幼稚園到國小畢業,初中時,由於中日戰爭開始,林良從鼓浪嶼同文書院輟學,跟隨著父親逃難至香港、越南,一年後在盤纏用盡的情況下,又回到鼓浪嶼,林良插班進入英國教會辦的英華書院。無情的戰火,漫燒至鼓浪嶼,林良全家又逃至漳州。在艱難的時局中謀生,林良父親的擔子是很沈重的,他是老大,找了一份小學教職的工作,幫忙維持家計。在漳州的第三年,林良的父親在九龍江游泳失事身亡,家...
嘟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言自語。[例]他一路上口中有詞的,不知在嘟囔些什麼?
沆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氣味相投。參見「沆瀣一氣」條。清.王鵬運〈沁園春.詞汝來前〉詞:「百年歌哭,誰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
李幼鸚鵡鵪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幼新(李幼鸚鵡鵪鶉) 知名影評人,生於台北縣板橋。大學時代曾經過中原大學物理系以及淡江大學法文系。然而李幼新卻志在電影藝術,在台灣文藝思潮鼎盛的七○年代,李幼新與其他影評人一同齊名奠定了他在影評界的地位。李幼新早期以筆名「荷&菊」、「青藍紫」或本名發表作品。曾長期擔任志文出版社電影書籍的助理顧問,早期作品散見在『聯合報』、『自立晚報』、『世界電影』以及香港的電影雜誌『電影雙週刊』。八○年代後作品大多在『民生報』、『Fa電影欣賞雜誌』、以及長達三年『時報週刊』的「錄影帶消息」專欄。他亦曾任金穗獎、金馬獎、國片輔導金...
李幼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幼新(李幼鸚鵡鵪鶉) 知名影評人,生於台北縣板橋。大學時代曾經過中原大學物理系以及淡江大學法文系。然而李幼新卻志在電影藝術,在台灣文藝思潮鼎盛的七○年代,李幼新與其他影評人一同齊名奠定了他在影評界的地位。李幼新早期以筆名「荷&菊」、「青藍紫」或本名發表作品。曾長期擔任志文出版社電影書籍的助理顧問,早期作品散見在『聯合報』、『自立晚報』、『世界電影』以及香港的電影雜誌『電影雙週刊』。八○年代後作品大多在『民生報』、『Fa電影欣賞雜誌』、以及長達三年『時報週刊』的「錄影帶消息」專欄。他亦曾任金穗獎、金馬獎、國片輔導金...
蕭麗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簡介:2 創作風格:3 著作:4 評價: 生平簡介:蕭麗紅,為台灣現代文學女作家,生於一九五O年,嘉義布袋鎮人,她的父親過世很早,由年輕守寡的母親辛苦撫育姐弟三人長大。蕭麗紅從嘉義女中畢業以後,為了分擔家計和照顧讀書的弟弟,前往台北工作,對於能夠把賺來的薪水用在從小就會書的弟弟身上,蕭麗紅十分高興,從這一點就可以體會到她個性的溫柔和寬厚。在純樸的布袋鎮出生、長大,故鄉的民俗人情對蕭麗紅有深厚影響,她曾經說:「在故鄉每一個節日都是鮮明的,過年用石磨磨水米做年糕,廚房、灶下連著幾天蒸粿做粽的氣息不散。你不用看日...
念念有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僧道方士等在使用法術時,默念經文或咒語,來達到靈異的效果。《隋唐演義》第八五回:「至三更時,仗劍步罡,焚符一道,口中念念有詞,把令牌一拍,只見李邕忽從壁間步出。」也作「有詞」。
打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派遣、安排。[例]媽媽打發哥哥去城裡書。
閱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出熟悉商店和產品的標誌。例如,很小的兒童通常都知道M這個字母代表「麥當勞」。此外,即使父母過去從未書給兒童聽,兒童也可能已經具有對閱讀而言很重要的複雜語言技巧。來自缺乏讀寫活動家庭的兒童,只要他們的學前學校或幼稚園能在班上強調書本的閱讀和討論,他們還是能學到印刷文字、情節、和其他前閱讀概念。同樣地,幼兒能夠透過教導而聽懂單字中特定的音,這能力有助於他們未來閱題的成功。 關鍵字中文:閱讀英文: Read 參考書目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84-85。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