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破竹建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竹,順勢劈開竹子;建瓴,往下傾倒瓶水。「破竹建瓴」比喻順勢而下,所向無敵。《清史稿.卷三○一.傅恆列傳》:「我兵且戰且前,自昔嶺中峰直抵拉依,破竹建瓴,功在垂成,棄之可惜。」《清史稿.卷三八八.列傳.官文》:「通籌大局,我軍已據水陸上游,實蓄破竹建瓴之勢。」
黃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源出於青海省巴顏喀喇山北麓達素齊老峰,流經甘肅、寧夏、綏遠、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九省,注入渤海。全長約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河。因多沙而色黃,故稱為「黃河」。雖然氾濫頻繁,卻是中華文化孕育的搖籃。
奧理略(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諾(Zen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東連後藏,南界尼泊爾,西界印度,北界新疆。境內有喜馬拉雅、岡底斯山脈。地區行署在爾縣獅泉河鎮。
十三行遺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新北市淡水河口南岸,觀音山前緣之河口平原上的古蹟遺址。原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祖先凱達蘭族,在一千五百至二千年前的活動空間。因該處舊有清代十三洋行設立的行口,故稱為「十三行遺址」。民國四十六年,始由臺灣大學林朝棨教授發現。歷經考古學家的挖掘與研究,證明當時已將鐵器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中,「煉鐵作坊」的出土,為現存臺灣史前先民冶鐵技術的唯一證據。
宗喀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57~1419)為藏語tsong khapa的音譯。本名羅桑扎巴貝。宗喀(今青海西寧)人。西藏高僧。七歲出家,從當派法王頓珠仁欽學經,後又跟薩迦派仁達瓦及布頓弟子卻貝瓦等大師學法,顯密教法莫不精熟,其深度和廣度超邁前賢,一時獨步,並卓然成一家之言。因感當時西藏佛教輕忽比丘戒律的缺失,大力提倡嚴守戒律,戴從前持律者所戴的黃色僧帽,表示嚴持戒律的決心和思想,成為西藏佛教的改革者,其教法經弟子的弘揚、發展形成格魯派。所以宗喀巴也是格魯派的創立者。弟子眾多,其中以賈曹傑、克主結最著名。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辨了不了義論》等。
葉爾羌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位於新疆天山南路,源出喀喇崑崙山東北,高達海拔五千三百公尺。上流稱澤普勒善河,東北流至葉爾羌縣,以下稱為葉爾羌河。又東流,經巴楚縣,會合喀什爾河,注入塔里木河。
格魯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格魯」為藏語dge-lugs的音譯。十五世紀初由宗喀巴創立。由於宗喀巴晚年常駐其所建立的甘丹寺,因此該宗派被稱「法主甘丹人的宗派」,藏語為了詞字簡化和順口改稱為「格魯派」。主張嚴守戒律,強調顯密兼修與修行次第。因此派僧侶頂戴標示奉守戒律的黃帽,俗稱為「黃教」。又以宗喀巴出於當派,故也稱為「新當派」。
伊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漢代時為烏孫國,元代稱阿力麻亞,明代時為瓦刺占據,清初則屬準爾部。乾隆時,平定準爾,建立惠遠、綏定、廣仁、熙春、寧遠、拱辰、瞻德、惠寧及搭爾奇等九城,總稱為「伊犁」。民國建立後,就原來九城之地,設置綏定、伊寧、霍城、鞏留四縣。位置險要,為大陸西北地區的戰略重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