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5.53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塔里木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為新疆最大的內陸河,有四源,分別為阿克蘇河、喀什爾河、葉爾羌河、和闐河,在阿克蘇縣東南會合,主流及支流長達一萬餘公里,圍繞省內塔里木大戈壁,下流注入羅布淖爾及臺特馬淖爾兩湖。
伯克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在新疆回部(即維吾爾聚居區)依其原有的伯克稱謂,設置阿奇木伯克、伊沙伯克等,依次遞降,置官敘品,所形成的地方政治體制,稱為「伯克制度」。
西藏佛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西元七世紀起在西藏發展的佛教。為佛教三大傳統之一,以藏文為聖典語言。原只盛行西藏、蒙古,如今弘揚全球。其教學特色在綜合小乘與大乘的波羅蜜多乘、金剛乘,見解上以中觀為究竟,法門則以密續為主流。藏經分《甘珠爾》、《丹珠爾》兩部分,前者指佛語,包括經和律,後者乃是印度佛教大師的論著。主要教派有寧瑪、舉、薩迦、格魯四宗。各有嚴密的寺院組織和學經制度。俗稱為「喇嘛教」。
北塔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北疆準爾盆地東部。近蒙古邊界,為奇臺、哈密的屏障,生產鈾礦。
達魯花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目、領袖。元代在中外各官署主管以外,都設置達魯花赤一員,由蒙古人擔任,以監視漢官。也稱為「達嚕齊」。
佉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古西域諸國之一,在今新疆喀什爾。其地稼穡繁盛,花草繁茂,出產毛氈,氣候和暢宜人。
巴楚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新疆西南,喀什爾河南岸。清光緒八年新疆建省,置瑪喇巴什廳水利撫民通判,後改為巴楚州,屬疏勒府。至民國時改為巴楚縣。
烏梁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朵顏、泰寧、福餘三衛區域或部族的統稱。譯自女真語。散居於阿爾泰山、唐努山、黑龍江南北,而居俄屬西伯利亞者尤多。明末先後服屬喀爾喀、準爾及俄羅斯;清時分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及阿爾泰諾爾烏梁海三部。也稱為「兀良哈」、「兀良合」。
菩提道燈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阿底峽撰。闡述佛教修習次第,依上士、中士、下士之三士道循序漸進,著重在發菩提心、持戒、修觀,並強調顯教的修持,是修行密續的基礎。後有仲敦巴等人專弘其說,形成西藏佛教當派的特色,對西藏佛教有廣大影響。
阿底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82~1054)梵語Atisa的音譯,意譯為「殊勝」,法名燃燈吉祥智。幼年出家。曾從菩提賢、金洲法稱修學,博通顯密,教證雙全,為當時超戒寺最傑出的學者。後應西藏王之邀至西藏弘法。使十一世紀朗達瑪毀佛後的西藏佛教得以復興。歷史上並以阿底峽入藏以後的西藏佛教為後弘期。對承傳其教法的是當派和格魯派有極深遠的影響。其著作保留在《西藏大藏經》中多達一百一十七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