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回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郡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班師之日,兵不戍一郡,土不闢一廛。夫豈無人,以大鎮未平,不可守小故也。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雖翦枝竭流,終不可絕矣。
涇渭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姻。 (5) 不我屑以:不願與我共同生活。以,與、共。 (6) 毋逝我梁:不要拆掉我用以捕魚的土。 (7) 笱:音ㄍㄡˇ,竹製的捕魚器具。 (8) 我躬不閱:我尚且不能自容。躬,自身。閱,容納。 (9) 遑恤我後:沒有餘力再去憂慮我後代的子孫。遑,何、怎能。
長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篇幅極長的著作或言論。宋.蘇軾〈次韻孫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詩:「過此感我言,長篇發春榮。」《紅樓夢》第七回:「周瑞家的輕輕掀簾進去,只見王夫人和薛姨媽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人情等話。」
涇渭不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姻。 (5) 不我屑以:不願與我共同生活。以,與、共。 (6) 毋逝我梁:不要拆掉我用以捕魚的土。 (7) 笱:音ㄍㄡˇ,竹製的捕魚器具。 (8) 我躬不閱:我尚且不能自容。躬,自身。閱,容納。 (9) 遑恤我後:沒有餘力再去憂慮我後代的子孫。遑,何、怎能。
水來土掩,將至兵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自有辦法應付。《三國演義》第七三回:「豈不聞『水來土掩,將至兵迎』?我軍以逸待勞,自可取勝。」也作「軍來將敵,水來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排水道。《文選.左思.魏都賦》:「墱流十二,同源異口。畜為屯雲,泄為行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濁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迴流東注,號天井,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
水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水波強弱緩急的衝擊力。《魏書.卷六六.李崇傳》:「衍淮未破,水勢日增。」《三國演義》第七六回:「見樊城城上旗號不整,軍士慌亂;……又見襄江水勢甚急。」
灌口二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神:(1)秦蜀郡守李冰之子二郎,手持三尖兩刃刀,擒龍於新津縣童子,並鎖於伏龍觀石柱下深潭。四川灌縣玉壘山有二王廟祀奉。也稱為「二郎神」。(2)隋朝嘉陽太守斬郡左河內惡蛟,後蜀人於水漲見之,立廟灌江口。宋時曾顯靈而受封。也稱為「二郎神」。(3)臨江灌口二郎神楊戩。為玉皇大帝御妹之子,曾斧劈桃山。也稱為「二郎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堤壩,用來堵水灌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江水又噱鞶安縣,縣有桃關、漢武帝祠,李冰作大于此,雍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謂之湔堋。」元.虞集〈會試策問〉:「故鄭渠鑿而秦人富,蜀堋成而陸海興。」
李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水利專家。秦昭王時擔任蜀郡太守,於岷江流域辦理水利工程,開成都兩江,治平洪水,並引水灌溉農田。著名的都江便是由此而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