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0.64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太公望呂尚。《孟子.盡心上》:「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孔丘為御史大夫,太公為將軍。」
延頸舉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形容殷切盼望的樣子。《莊子.胠篋》:「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孔丘、墨翟無地為君,無官為長,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願安利之。」也作「延頸企踵」。
望塵不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3)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時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4)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5) 瞠:音ㄔㄥ,直視的樣子。〔參考資料〕 《尸子》(據《意林.卷一》引)鹿馳走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所以及者,顧也。
望塵靡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3)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時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4)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5) 瞠:音ㄔㄥ,直視的樣子。〔參考資料〕 《尸子》(據《意林.卷一》引)鹿馳走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所以及者,顧也。
席不及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無黔突:沒有因炊爨而熏黑的煙囪。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於行道。黔,音ㄑ|ㄢˊ,熏黑。突,灶突,即砌在灶上的煙囪。 (4)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
與狐議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時,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績效卓然。一年以後,定公又想授予孔子司徒一職。他告訴太史左丘明說:「我想請孔丘任司徒,不過得先問問三桓的意見。」「三桓」是指魯桓公的三個孫子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他們掌握著當時魯國的實際政權,但政治主張與孔子是處於對立的狀態,左丘明知道他們絕對不會同意讓孔子任司徒一職,於是用一則寓言作比喻,以勸阻定公。他說:「周朝有個人很喜歡皮製的裘衣,也喜歡吃珍奇美味的食物。有一次,他想製作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衣,還想舉辦一場備有很多羊肉的盛宴,於是分別去和狐狸和羊商量,希望牠們能提供毛皮和羊肉。他話都還沒說完,所有的狐狸就互相引領逃往深山,所有的羊也彼此呼叫著躲藏進茂密的樹林。結果...
韋編屢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
知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津,渡口。知津指知道渡河口。語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後比喻能辨識路徑。唐.許敬宗〈安德山池宴集〉詩:「獨歎高陽晚,歸路不知津。」
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仲尼1>曰:「君子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3>;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4>也。」 〔注解〕 (1)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中庸: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3) 時中:時時處於中庸之中。 (4) 忌憚:有所畏懼而不...
狂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狂放不羈的人。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