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金藤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角狀,寬2-5mm,深褐色,無明顯邊緣。產於上下葉表皆可見。無二次菌絲。分生子梗最多達8隻成散束,橄欖褐色,近頂端漸淺,多隔膜,不分支,有膝狀彎曲,50-200 x 4-6 µm;分生子痕顯著加深。分生子透明無色,針狀,較短者近圓柱形,筆直或略為彎曲,多隔膜但不明顯,頂端略尖或略鈍,基部有截形,25-150 x 3-4 µm;有加深之臍。
擬複葉耳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紙質至草質,三回至四回羽狀裂葉,羽片邊緣不具芒刺。柄長20~40cm,葉寬25~35cm,五角形葉。葉兩面密佈單細胞毛。

印度食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長翅型):製片後體長0.9-1.3 mm。體色淡褐,頭部顏色較深,前胸比頭部色淡,腹部以中央數節顏色最淡;觸角第2節黄色,其餘各節褐色;前翅灰褐,上下脈間顏色較淡;前足黃,中後足較淡。 頭小,略寬於長,背面平滑,頰 短,兩側近於平行;單眼間毛長,在後 單眼之前方,複眼大,由40以上之小眼組成;口錐短而寬,半圓形,小顎鬚3 節;觸角念珠狀,8節,第3、4節端部有圓形之鼓膜狀感覺器,末節不尖。 前胸背板後緣有5-6條橫紋,左右後緣各有1支長毛,中、後胸背板布滿刻紋;前後足腿節膨大,前脛節內側有一端刺(distal spur),後脛節腹方有2端刺,跗節2節;前翅細長,末端尖,上下脈交合處占翅...
牛蒡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圓環形到不規則形,1-10 mm 寬,棕到深棕色,後期近中央灰白色並互相癒合。子座無或小。分生子梗成束,每束可達15隻,不分支,頂端有截形病有加深之分生子痕, 25-200 × 4-6 μm。分生子透明無色,針形,筆直或不規則彎曲,多隔膜,頂端銳尖或鈍,底部有加深之臍,25-200 × 3- 4.5 μm。
蕓臺生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圓環形到多角形,寬0.5-4 mm,淺棕綠色,近中央灰黃色,邊緣有褐色隆起,病斑略有輪紋。產於上下葉表。子座小,最大寬約50 μm。分生子梗2-18隻成束,淺橄欖色到棕色,顏色及寬度均一,少有分支,多隔膜,頂端有0-2個膝狀彎曲並略有截形,25-500 × 3.5-6 μm,分生子痕有加深,寬3-4 μm。分生子透明無色,針形,筆直或彎曲,多隔膜但不明顯,頂端略尖,基部有截形,25-200 × 2-5 μm。
子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原生動物,體為橢圓形或長形,外覆薄膜,如寄生人體的瘧媒蟲。也作「胞子蟲」。
盤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在泛溫帶至亞熱帶。 此菌的特徵是子有明顯的花紋和包在莢膜內。
下梳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囊柄細長,起初向上生長,後匍匐在洋菜培養基表面,在接觸點形成新的子囊柄,簡單至不規則分支,不分岔或是三分岔,隔板距離較遠,隔板長度超過600 µm,直徑8.0-9.5 µm。產枝(Sporocladia)在子囊柄上彼此距離較遠,兩兩相距70-213 µm。產胞枝產生自簡單的子囊柄或是分支後的頂端可孕性區域。產胞枝梗單細胞,長25.2-31.5(-36.5) µm,寬(3.8-)5.7-6.9 µm,幾乎平行於子囊柄,頂端細胞向後彎,並且漸漸變細至鈍圓的頂端。三至六個瓶狀梗(Pseudophialides)排列在一橫排,瓶狀梗形成於產枝的下表面,橢圓形,長4.2 µm,寬2.8 ...
美麗球束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土圞兒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上下兩面皆可見,角狀至不規則狀,受葉脈侷限,寬1-4 mm,常相互癒合,初期深褐色,後其中央轉白並有窄褐色邊界。產於上下葉表皆可見。無二次菌絲。子座無或最大40 μm寬,深褐色。分生子梗2-35隻成束,自子座產生,淺黃褐色到淺粉褐色,近頂端漸淺,寬度均一或略有隘縮,筆直或有膝狀彎曲,1-4個隔膜,鮮少分支,40-120 x 4-5 μm,分生子痕中等大小(2-3 μm),顯著加深。分生子透明無色,針狀,略直或彎曲,多隔膜,頂端銳尖或略鈍,基部有截形並有加深之臍,50-120 x 3-5 μm。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