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節芒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橢圓形,灰色並有紫褐色的邊緣,長3-20 mm。產於上下葉表皆可見。子座有或無,最大寬可達80mm,深褐色。分生子梗,2-20成散束,褐色,近頂端漸淺,直立,不分支,隔膜1-7個,有0-6個膝狀彎曲,尖端圓形或略成截形,40-120 × 4-6 μm;分生子痕顯著加深。分生子反棍棒形,透明無色,頂端大多彎曲或波浪狀,3-7個隔膜,尖端銳尖,基部略窄並有加深之臍,40-100 × 3-4.5 μm。
樟樹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不規則狀,灰色至黃棕色,具有灰色邊緣,1–2厘米寬。於葉片上下表皮皆會產。子座小或可達25微米寬。外部具有二級菌絲:菌絲淺橄欖色,1.5–3微米寬,由氣孔或是叢生子梗基部長出,側邊形成二級分生子梗,平鋪,具分隔,具分支。初級分生子梗可達16根成束,淺橄欖色,圓筒狀,筆直或稍彎曲,0–2個分隔,少分支,頂端圓滑或略鈍,10–35×3–4微米;子痕不明顯。分生子針狀至圓筒針狀,彎曲或波浪狀,半透明至十分淺的橄欖色,具3–8個不明顯分隔,頂端略尖細至略鈍,基部截斷或半截斷,30–75×2.5–3.5微米;子痕不明顯。
桉葉藤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片上表面病斑不明顯。主要於葉片下表面產,暗橄欖色,散佈狀,受葉脈限制,1–6毫米寬,會幾乎覆蓋葉面。無或稍具子座。分生子梗無束狀或呈現鬆散的束狀,橄欖褐色,寬度不一致,具有明顯多分隔,隔膜處收縮,呈現波狀或膝狀彎曲,頂端鈍圓錐形,35–130×3.5–6微米。分生子痕未增厚。分生子橄欖色,圓筒狀,棍棒狀,較長的子略成倒棍棒狀,筆直或多種彎曲狀,2–12個隔膜,隔膜處略為隘縮,頂端寬圓形,基部截斷倒圓錐形,20–85×4–7微米。

裸瓣瓜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角形,散佈狀,病斑初期為黃綠色,之後轉為灰黃色,最後變為暗灰色,寬2–6毫米。主要於葉背產。無二次菌絲。子座半球形,突出或埋於氣孔下,棕色,寬18–65微米。分生子梗密集叢生,橄欖色,圓筒狀,筆直或稍彎曲,不分枝,很少膝狀彎曲,0–2個分隔,頂端截斷狀,10–40×2–3微米,子痕未增厚。分生子淡橄欖色,針狀或絲狀,筆直或稍彎曲,5–9個隔膜,隔膜處不收縮,頂端略鈍,基部截形,40–110×2.5–3微米。

血桐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圓形至不規則狀,寬3–6毫米,灰褐色,有時具深色邊緣。主要於葉背產。子座小或由幾個深褐色細胞聚集而成,可達25微米寬。分生子梗可達15根成束或發散狀,灰白至中等橄欖褐色,往頂點處漸灰白,多分隔,無分枝,無膝狀彎曲,筆直或略呈波浪狀,頂端圓錐形截斷,70–150 ×3–5.5微米。分生子半透明至淺橄欖色,圓筒狀至倒棍棒圓筒狀,筆直,3–9個隔膜,頂端鈍狀,基部近截形或倒圓錐形截斷,20–75×4.5–6微米。

蟲屎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近圓形,角狀或不規則形,寬0.5–3毫米寬,中央深褐色,具寬黃色邊界。於葉片下表皮產。外部有二次菌絲體,其菌絲半透明至淺橄欖色,2–2.5微米,具隔膜,分枝狀,沿星狀葉毛向上爬,由二次分生子梗末端和側面長出。子座由幾個褐色細胞組成。分生子梗2–8跟聚集成束,或從二次菌絲上單獨出現,灰橄欖色至淺橄欖褐色,筆直,無分枝,無膝狀彎曲,0–2個隔膜,頂端圓形或截錐形。初級分生子梗20–65×3–4微米,二次分生子梗較短或可達10微米;分生子痕不明顯。分生子圓筒狀至倒棍棒圓筒狀,筆直或稍彎曲,半透明至淡黃橄欖色,2–12個隔膜,頂端鈍狀,基部近截形至倒圓錐形截斷,25–130×2...
海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囊果182-(244)-271 × 318-(360)-382微米,梨形,球形或似球型,透明,獨生或埋生,革質,有孔口。頸部44 × 162微米,缺少內生緣絲。子囊果壁15-(52)-85微米厚,內層由大胞腔之長形細胞組成。外層則為角狀細胞組織。子囊75-(99)-144 × 27-(35)-45微米,棍狀,單囊壁,薄壁,短柄,8個子,不會水解或半水解,從子囊果腹基部發育,無鏈狀側絲。子囊子16-(20)-26 × 11-(13)-15微米,風箏狀或長菱形狀,單細胞,透明,薄壁。
茄冬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散生產生於上下葉表,近圓形,呈紅褐色至紫褐色,2–10毫米。於葉背產,散狀。子座小。分生子散狀成束,由氣孔突出,淡橄欖色,筆直或彎曲,少有分枝或膝狀彎曲,0–5個分隔,10–70×3–5微米,子痕不明顯。分生子倒棍棒狀或圓筒狀,淺橄欖色,筆直或略為彎曲,1–9個不明顯的隔膜,頂端微鈍,基部倒圓錐形或倒圓錐形截斷,20–80×2– 4微米。

紫珠生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角形至不規則狀,受葉脈侷限,1–3厘米寬,經常互相融合,紅棕色,中央顏色較淺。上下葉表皆會產。子座小或可達30微米,棕色。分生子梗可達30根密集叢生,淺橄欖棕色,顏色均一,圓筒狀,0–2個分隔,分隔處不隘縮,無分支,0–2個膝狀彎曲,頂端圓滑或半截形,15–40×3–4微米;子痕未增厚。分生子半透明至淺橄欖色,圓筒針狀,少數呈線形,略筆直或彎曲,5–12個分隔,頂端略鈍或圓滑狀,基部半截形或截形,50–90×3–4微米;子痕未加厚。
康復力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角狀或不規則,受葉脈侷限,沒有明顯邊界,寬0.5–4毫米,於葉片上表面呈棕色而於下表面呈灰棕色,病斑周圍葉片組織變色。上下葉表皆會產。外部具二次菌絲:菌絲橄欖色至灰橄欖色,二次分生子梗於側邊產生,2.5–3.5微米寬。子座由幾個褐色細胞組成或可達40微米寬,由氣孔下突出。分生子梗可由20根成束或單獨由從外部菌絲側邊長出,灰白橄欖色至淺橄欖色,或呈深色散布狀,顏色和寬度均勻,有時分枝狀,下方筆直,頂端稍波狀近截形,少數具有膝狀彎曲,1–3個隔膜,25–90 × 3–4微米;分生子痕不明顯。分生子略圓筒狀或圓筒倒棍棒狀,筆直或稍彎曲,2–10個隔膜,頂端鈍狀,基部具短錐形的截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