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管鮑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管仲這個人很能幹,可以幫助你治理天下。」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建議,不但赦免了管仲,還任命他當齊國的宰相。以後鮑叔牙生了病,管仲難過得吃不下飯,很感慨地說:「真正瞭解我的,這世界上恐怕只有鮑叔牙一個人了,萬一鮑叔牙有個三長兩短,那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人瞭解我了。」 相似詞羊左之誼、車笠之交、莫逆之交 相反詞孫龐之隙、泛泛之交 例句我與你的友誼如同管鮑之交,深摯不移。
一蹶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之得,安知不旋踵而失?小人一跌不振,何可勝數!」 02.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房次律為宰相,當中原始亂時,雖無大功,亦無甚顯過,罷黜蓋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世多哀之。」 參考詞語︰踣不復振注音︰ㄅㄛˊ ㄅㄨˋ ㄈㄨˋ ㄓㄣˋ漢語拼音︰bó bù fù zhèn釋義︰踣,跌倒。「踣不復振」猶「一蹶不振」。見「一蹶不振」條。 01.清.陳確〈柳柳州論〉:「子厚失足當時,踣不復振。吾讀其文,論其世,未嘗不深痛之。」
火樹銀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解釋3 3.故事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4.2 相反5 5.例句 1.出處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2.解釋 形容燈火通明,燈光燦爛的景象。 3.故事唐睿宗是一個無能的帝王,對太平公主言聽計從。宰相每次向他奏事,他都要先問有沒有同太平公主商量過。最後致使滿朝大臣有一大半投靠了太平公主,七個宰相中有五個是她的親信,朝政一片混亂。唐睿宗又很愛享樂,雖然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節日,他都要...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袁文《甕牖閒評》卷三:「廉宣仲高才,幼年及第,宰相張邦昌納為婿,當徽宗時,自謂平步青雲。」
珠圓玉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張文琮1>〈詠水〉詩(據《全唐詩.卷三九.張文琮》引)標名資上善,流派表靈長。地圖羅四瀆,天文載五潢。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獨有蒙園吏,棲偃玩濠梁。 〔注解〕 (1) 張文琮:貝州人,唐高宗時宰相張文瓘之弟。好自寫書,筆不釋手。貞觀中,為侍書禦史,三遷亳州刺史,為政清簡。永徽中,拜戶部侍郎,出為建州刺史。集二十卷,今存詩六首。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范雎,戰國時魏人。他本是魏國須賈的門客,曾替魏昭王出使齊國,卻被懷疑與齊國私通,回國後,差點被魏相打死。後來范雎逃到秦國,寫了一封信給秦王,說有要緊的事求見。當時秦國的實權操在秦昭王母宣太后及宰相穰侯的手上,秦王一直沒有時間接見范雎。後來終於有一天秦王召見范雎,向范雎求教,但范雎總是恭敬地應諾,卻什麼話都沒有說。秦王以為范雎不肯教導,范雎謝罪說:「臣想建言的都是匡助君王的大事,但不知秦王您的心意如何,所以您三次問臣,臣才都沒有回答。臣並不是不敢說,就算臣說了明天就得死,臣也不怕,只要對國家能有所幫助,就是臣最大的光榮。臣怕的是,臣死了以後,天下的人看到臣盡忠而被殺,會因此十分畏懼而不敢進言。如...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史.卷四一一.蔣重珍傳》:「臣所以痛心者,九廟至重,事如生存,而徹小塗大,不防於火之未至;宰相之居,華屋廣袤,而焦頭爛額,獨全於火之未然,亦足以見人心陷溺,知有權勢,不知有君父矣。」
丹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繪畫。《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尤善丹青,圖寫特妙。」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畫,賣弄他生長在王侯宰相家。」
擢髮難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兒性命不保。范雎死裡逃生後設法投奔到秦國,改名為張祿,憑著過人的才智與謀略受到秦昭王重用,成為秦國宰相。而魏國一直以為范雎已死,完全不知道張祿便是范雎,所以在秦昭王準備發兵攻打魏國時,魏王便派了須賈到秦國和談。須賈到了秦國後,范雎故意穿得破破爛爛,假扮成一個卑下的傭人來相見,須賈看到他雖然沒死但生活窮困,竟然大表憐惜地贈予一件袍子。待范雎離開後,須賈才從旁人口中得知,這個昔日遭他陷害的人其實就是當今秦相張祿,須賈又是驚訝,又是惶恐地趕緊登門謝罪。他一到范雎的府第前,便把上衣脫掉,從門口一路膝行至范雎跟前,以頭叩地說:「我萬萬沒想到您能夠登上如此高位,我自知罪該萬死,今天是生是死就由您決定吧!...
顧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此失彼」原作「守此失彼」。薛道衡(西元540∼609),字玄卿,隋河東汾陰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王朝。與李德林、盧思道齊名,為當時文壇領袖。後因論時政,及隋煬帝妒其文才,被殺。隋文帝開皇八年,薛道衡被任命為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隨從晉王楊廣、宰相高熲出兵伐陳。高熲曾問薛道衡此次征戰是否能成功,薛道衡舉出了四個理由,說明此戰必勝。其中的第四個,薛道衡認為隋朝因行王道而強大,陳朝則因無德而顯得弱小。而且陳的軍隊不超過十萬人,以其西起巫峽、東至滄海的地勢而言,如果軍隊分散則顯得孤立而力量單薄;若是軍隊全部聚集於一處,則會防守住這裡,卻失去了其他的地方,無法全面防守。後來「顧此失彼」這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