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0.14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井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注解〕 (1)...
不時之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時之需」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後赤壁賦〉(據《蘇軾東坡全集.前集.卷一九》引)1>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2>,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3>,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4>不時之須。」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5>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王質〈論吏民劄子〉。 (2) 薄暮:傍...
徐志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我將於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明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甚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小曼聰慧活潑,是獨生女,父親陸寶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了又吐出來。《說文解字.水部》:「涒,食已而復吐之。」
潑油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事態更加嚴重。《三國演義》第七二回:「龐德原係馬超手下副將,不得已而降魏,……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結束後用酒漱口。《廣韻.去聲.震韻》:「酳,酒漱口也。」《漢書.卷五一.賈山傳》:「養三老於大學,親執醬而餽,執爵而酳。」唐.顏師古.注:「酳者,少少飲酒,謂食已而蕩口也。」
硜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鄙陋而頑固的樣子。《論語.憲問》:「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竄。鳳所部起擊之,死傷略盡。一、二走入山者,又見鳳逐之,多悸死。婦女懼,匿室中,無所得食,亦槁餓死。已而疫作,四十八社番莫不見鳳之馳逐山中也。於是群聚語曰:『此必吾族殺鳳之罪。今當求鳳恕我』!各社舉一長老,匍匐至家,跪禱曰:『公靈在上,吾族從今不敢殺漢人。殺則滅』!埋石為誓。自是乃安。尊鳳為阿里山神,立祠禱祀。至今入山者皆無害。 小學國語課文選例臺灣的山番,在祭典時有獵人首之風,可是只有阿里山的山番早就停止了這項陋習,這是吳鳳的餘蔭。吳鳳是大約兩百年前的人,是阿里山的官員,因為他很疼愛番人,所以被山番所仰慕。吳鳳當官時想...
積薪居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後來居上」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二○.汲鄭列傳.汲黯》1>始黯列為九卿,而公孫弘、張湯為小吏。及弘、湯稍益貴,與黯同位,黯又非毀弘、湯等。已而弘至丞相,封為侯;湯至御史大夫;故黯時丞相史皆與黯同列,或尊用過之。黯2>褊心3>,不能無少望4>,見上5>,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上默然。有閒,黯罷,上曰:「人果不可以無學,觀黯之言也日益甚。」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淮南子.繆稱》。 (2) 黯:汲黯,字長孺,西漢濮陽人,生卒年不詳。性剛直,守節死義,直言極諫,甚為武帝所敬憚。 (3) 褊心:心胸狹窄,且性情急躁。褊,音ㄅ|ㄢˇ。 (4) ...
邵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歎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獨未及四方。』於是逾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久之,幡然來歸,曰:『道在是矣。』」遂不復出。當時有高人李挺之,見其好學不倦,就傳授了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邵雍的根基過人,能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成為一代易學大師,風靡遐邇的鴻儒。他自成一家獨特的宇宙觀,對於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瞭若指掌。《宋史》記載道:他對於“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都能“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