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雪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洗去恥辱。《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不敢煩霸府兵馬,願將所部軍搏取凶豎,以為王氏雪恥復仇,雖死亦不悔恨!」《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這兩個女子,便都有些盜賊意思,不比前邊這幾個報仇雪恥,救難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所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何以、為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士,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若以精兵控守,則契丹無長驅之患,強藩絕借援之謀,一舉兩得,此臣所以拳拳於胡盧河之請也。」
隨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跟從。《三國志.卷四○.蜀書.劉琰傳》:「遂隨從周旋,常為賓客。」《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晉王使張彥銀槍效節都軍卒,擐甲執兵,在馬後隨從,眾軍皆安穩無疑。」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敵人。語出《荀子.議兵》:「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者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後也用來比喻輕易得勝。《晉書.卷六六.陶侃傳》:「默在中原,數與石勒等戰,賊畏其勇,聞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陛下離京纔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北舉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作「兵無血刃」、「軍不血刃」。
發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挖掘。《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師丹》:「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發掘傅太后、丁太后冢。」《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昔吾西征,見唐朝十八陵,無不被人發掘的。」
響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因聲音而有反應。引申為附和某種主張或行動。《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嬴糧而景從。」《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臣鐸切謂王師所向,軍民響應。」
詆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人短處,毀謗他人。《宋書.卷七三.顏延之傳》:「交遊闒茸,沉迷麴糱,橫興譏謗,詆毀朝士。」《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您平常間詆毀我做『李亞子鬥雞小兒,初何足言。』今日為小兒拿來,您怎生作活計麼?」
怯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膽小怕事。《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南人怯懦,聞小有儆,必悉師以救之。」
戕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害、殘害。《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今新君信任朱、馮老畜讒言,戕害自家骨肉。」
曠日持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時長久,拖延時日。《三國志.卷六五.吳書.華覈傳》:「曠日持久,則軍糧必乏。」《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我軍方來,氣勢方銳,若不乘機進擊,曠日持久,則勝負未可知矣。」也作「曠日彌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