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15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心雕龍》的篇名。作者劉勰繼承儒家文質彬彬的文論傳統,堅持文章創作雖須以情為本,但仍應文質並茂。而文章所運用的辭藻,旨在講明事理、抒發情志,若在形式上過分下工夫,反而會妨害了思想情感的表達,故應為情造文,而不應為文造情。
方盛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方興未艾」。見「方興未艾」條。01.宋.真德秀〈龍山書院記〉:「自是舉于有司者,前後相望,人物彬彬,方盛未艾。」
韋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
抱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懷才不遇」之典源,提供參考。 ※《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媼》話說大唐貞觀改元,太宗皇帝仁明有道,信用賢臣。文有十八學士,武有十八路總管。真個是:鴛班濟濟,鷺序彬彬。凡天下有才有智之人,無不舉薦在位,盡其抱負,所以天下太平,萬民安樂。就中單表一人,姓馬名周,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氏。父母雙亡,一貧如洗;年過三旬,尚未娶妻,單單只剩一身。自幼精通書史,廣有學問,志氣謀略,件件過人。只為孤貧無援,沒有人薦拔他,分明是一條神龍困于泥淖之中,飛騰不得。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1>,偏則自家懷才不遇,每日鬱鬱自嘆道:「時也,運也,命也。」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
斌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質兼備的樣子。《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公孫弘傳》:「自此以來,則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學之士矣。」也作「彬彬」。
男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男子的敬稱。如:「今天晚會上,女士雍容華貴,男士彬彬有禮。」
麗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麗的文藻。《文選.陸機.文賦》:「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
絕韋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
凶相畢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惡的面貌完全顯露。如:「看到他凶相畢露,一副面目猙獰的模樣,她嚇呆了!」
韋編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