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騫出使西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氏的位置,並送他到北方的康居國。抵達大月氏時,大月氏因國土豐裕,生活安定,對匈奴已無恨意,不願再從事征戰。張騫待了一年後知道沒有結果,便取道天山南路,以避匈奴,仍為匈奴所發現,又被拘留了一年,後乘著匈奴內亂帶著妻子和一個從者逃回長安,時在元朔三年(西元前126年)左右,正是衛青征討匈奴之時。由於張騫的報告,和對西域的風情和民俗才有所了解。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張騫再度受命出使烏孫,欲與烏孫結盟挾擊匈奴,但烏孫也因內部政局不安,對漢朝一無所知,對匈奴仍有所畏懼,不願與漢結盟。張騫只好派副使出使西域各國,然後帶著烏孫使節...
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擴大伸張。[例]君主極權時代,各朝為擴張自己的領土及勢力範圍,時常出兵征戰
席不暇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弭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都還沒被熏黑,他就得離開趕到別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還沒變暖,他也要起身離開了。每天生火煮飯必須用到的煙囪沒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時間極短;席子無法坐暖,表示根本沒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時間。後來「席不暇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云自幼便與顧八代朝夕共處,聽其講論忠孝大義,研究經書,獲益良多。顧八代乃滿洲鑲黃旗人,好讀書、善騎射征戰,可說文武兼備。其於康熙「二十三年八月直尚書房、二十四年擢內閣學士,……二十八年擢本部尚書」,官運可謂平順,但晚年康熙觀其「不宜部院,著革任以世職隨旗行走,仍直內廷。」此後顧八代一直在內廷教育皇子,三十七年(1698年)因病乞休,退職後過著清貧的生活,並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謝世。雍正在師傅的葬禮上,親臨奠酒,並遣人為他料理後事,更在自己繼位後,於四年(1726年)特諭恢復顧八代生前禮部尚書官職,加贈太傅予祭葬,...
風光月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古,繼繼來今,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衣冠文物之時少,干戈征戰之時多。」意思是說就歷史來看,古往今來清明太平的日子少於黑暗動亂的,文風鼎盛的時候少於戰亂頻仍的。在此,「風光霽月」是用以形容清平盛世,與〈楚泊亭〉詩中的「霽月光風」語義不同。另宋代黃庭堅的〈濂溪詩序〉,文中亦用了「光風霽月」,文曰:「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則是以「光風霽月」稱頌周敦頤人品之高潔,又是另一個引申的語義。
十字軍東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99年,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 1187年海廷戰爭歐洲人被回教徒包圍在一片不毛之地,因此他們對亞洲的征戰沒有持續多久。在炎熱環境中作戰,全身披覆盔甲的基督教騎士成為行動敏捷的回教徒弓箭手騎士的好目標。公元1144年,回教徒奪回小亞細亞的埃澤薩。為了奪回埃澤薩,十字軍從歐洲開始第二次東征。在向東的長途征程中,士兵忍飢挨餓,還遭到匪徒攻擊。即使是好容易才到達小亞細亞的士兵,也被土耳其人殲滅。在巴勒斯坦,基督教的統治者爭權奪利,暗中組織人力和物力來保衛自己的領地。1170年代,在英勇的戰士薩拉丁領導下,敘利亞和埃及的回教徒聯合...
馬放南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山,華山之南,本非牛馬生長之地。馬放南山指將馬放牧於華山之南,使其自生自滅,不再乘用。語本《書經.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比喻不再征戰用兵。《精忠岳傳》第一回:「其時天下太平已久,真個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拿破崙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冕為法國皇帝,即是拿破崙一世。 拿破崙和當時的歐洲自西元1804年制1815年之間,拿破崙四處征戰歐洲反法國的國家聯盟。除英國於1805年,在特拉法加一役打敗過法國之外,法軍在歐洲一職是無往不利。1805年法軍在奧斯特里茨一役,擊敗奧地利與俄國聯軍;西元1809年,法國於瓦格拉木在一次擊敗奧軍,拿破崙儼然已成為歐洲的君主,唯有隔海的英國可以與之相抗衡。拿破崙以新的管理姿態,來重組被他攻占的國家。如西元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註2.)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由日耳曼的聯邦組成的萊因邦聯(註3.)。不過,歐洲仍有許多民族...
汗馬之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王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贈侯爵。王陽明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生平王陽明十八歲讀朱熹著作,相信一草一木都涵有至理,便對庭中竹子去「格」物,要沉思出他的理,格了好幾天,非但沒有悟得,反而病了。於是改就辭章之學,博覽兵家書籍,二十八歲舉進士後出仕作官。由於得罪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驛,他在蠻荒絕域中領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