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孔席不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弭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都還沒被熏黑,他就得離開趕到別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還沒變暖,他也要起身離開了。每天生火煮飯必須用到的煙囪沒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時間極短;席子無法坐暖,表示根本沒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時間。後來「席不暇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反正撥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春秋時代,各國分立,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統的主張,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春秋》更能切合義理的了。後來「撥亂反正」被用來指扭轉亂象,歸於正道。
決一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決雌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決雌雄」原作「決雌雄」。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滅亡後,楚漢相爭不下,戰爭連年,不論是四處征戰的軍士或是運糧的老弱殘兵都已疲困不堪,體悟到這個情況的西楚霸王項羽就向漢王劉邦提出說:「天下動亂不安已經好幾年,只是因為我們兩個人的緣故,我希望和你挑戰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平白受苦。」「決雌雄」即決定勝負之意。後來「一決雌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一下勝敗、高下。出現「一決雌雄」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三一回:「吾自歷戰數十場,不意今日狼狽至此!此天喪吾也!汝等各回本州,誓與曹賊一決雌雄!」
均田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防地住戍,或出征打仗。府兵本身經濟條件較佳,武器裝備精良,在戰場上可以發揮強大的戰鬥力,是唐朝初期征戰各方,武功顯赫的主要原因。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均田制英文關鍵字: equal-field system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109-110。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沙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戰場。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高適〈燕歌行〉:「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交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打仗、構兵、接觸、交兵、交鋒、戰爭、征戰、作戰
高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湯川春子結婚。(註1)日治末期,正當皇民化、愛國精神高張,高砂義勇隊熱烈招募之際,因為預料前往南洋征戰將會折損許多部落青年,矢多一生曾勸阻部落年輕人應募,而與日人發生極大爭執。 國民政府時期1945(昭和20年、民國34年)年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為適應新局勢,改漢名為「高一生」,並且主動加入嘉義市政籌備處、申請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及協助維持山區治安。不久,官方委派他為吳鳳鄉(今嘉義縣阿里山鄉)鄉長,高一生積極為族人爭取權利、規劃建設,設法改善族人生活。(同註1) 捲入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1947年(民國36年)二二八事...
羅馬共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羅馬共和3 早期的征戰4 共和時代的結束5 關鍵字6 出處 前言西元前509年,羅馬居民趕走伊特拉士坎人後,便建立共和政體。 羅馬共和在共和時期,羅馬公民每年聚集開公民大會,選出人民代表行政官吏,再從行政官吏中選出2名執政官,管理政治及軍隊。元老院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由退休的執政官組成,負責監督共和國一切重要事務。在共和剛開始時,只有出身於羅馬的豪門貴族,才有權推選行政官吏及從事政治活動。自西元前3世紀起,農民、商人和工匠等平民,也擁有了投票權。ˇ但是奴隸與外來人仍舊無法餐與政治活動,而婦女也是如此,因為...
涿鹿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黃帝時,炎帝神農氏日漸衰微,各部族互相征戰侵略。黃帝軒轅氏遂整頓軍隊,征伐不朝炎帝者,諸侯於是都來歸附。此時南方的九黎君長蚩尤起兵作亂,黃帝遂聯合諸侯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擒殺蚩尤。
斯巴達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包括:體育、音樂與舞蹈。斯巴達人堅信,只有健康且強壯的婦女,才能生育健壯的子女。當斯巴達的男人們征戰沙場時,婦女的職責是在固守城邦,因此特別強調對婦女體能的鍛鍊。註1 參考書目註1:屏師國教所研究會主編,《教育名詞彙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五版),頁26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