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微細、些許。宋.歐陽修〈漁家傲.二月春期看已半〉詞:「一捻閒愁無處遣,牽不斷,游絲百尺隨風遠。」
蠅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微細。《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奔忙?」
纖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非常微細的事物。唐.杜甫〈夏夜歎〉詩:「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那月色一發光明如晝,照得潞州城中,纖毫皆見。」
鍼鋒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針鋒相對」之典源,提供參考。 《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臺山德韶國師》又僧問:「承教有言,眼不見色塵,意不知諸法。如何是眼不見色塵?」師云:「卻是耳見。」學云:「如何是意不知諸法?」師云:「眼知。」學云:「恁麼即見聞路絕,聲色喧然。」師云:「誰向你道?」又云:「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1>相,事無不通,理無不備,良由一切言語,一切三昧,橫豎深淺,隱顯去來,是諸佛實相門。只據如今一時驗取。珍重!」 〔注解〕 (1) 纖毫參差:一點點不一致。纖毫,極微細。參差,音ㄘㄣ ㄘ,不齊一、不一致。
端本澄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正本清源」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今漢承衰周暴秦極敝之流,俗已薄於三代,而行堯舜之刑,是猶以鞿而御駻突,違救時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歲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1>。其餘罪次,於古當生,今觸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淫亂,皆復古刑,為三千章。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合刑罰之中,殷天人之和,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化。 〔注解〕 (1) 大辟:死刑。
馬跡蛛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蛛絲馬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蛛絲,指蛛網的細絲;馬跡,指馬踏過的足跡。蛛絲微細,馬跡模糊,然多依稀可辨,兩者合用指隱約可尋的線索。《龍經》是一部講述風水地理的書籍,以龍喻地上山脈,配以九星,來定吉凶。該書〈上經撼龍經.武曲星〉中,有「拋梭馬跡蛛絲長,梭中自有絲不斷」,〈破軍星〉中也有「引到平處如蛛絲,欲斷不斷馬跡過,東西隱顯梭中絲」的文句,都是用蛛絲、馬跡來比喻地脈隱隱可尋。例如在形容貪狼破軍的地形時,說整個看來像是層層疊進之天梯,最高處有岩穴突出,樣子就像隻正在啼叫的公雞。從山頂有一條脈帶向下延伸,來到平地雖然不明顯,正有如蛛絲的樣子,欲斷不斷,有馬跡可尋;橫貫東西,也像藏於...
杜漸除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滅,害除福湊3>矣。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干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 (2) 戲豫:遊戲豫樂。豫,樂。 (3) 湊:聚攏、聚合。
秋毫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北至蕭關,位於四關之中,故稱「關中」。 (2) 秋豪:即「秋毫」,鳥獸在秋天所生的細毛。後比喻微細的事物。豪,通「毫」,細而尖的獸毛,夏落秋生。 (3) 籍:名冊、檔案上。 (4) 府庫:國家儲藏財物的處所。 ◎2《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
潛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地面下土壤或岩石中流動之水。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荃蓀孤植,不以巖隱而歇其芳;石泉潛流,不以澗幽而不清。」唐.楊濤〈狐聽冰賦〉:「究陰冰之厚薄,聽潛流之微細。」
薄物細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細瑣的事端。《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朕追念前事,薄物細故,謀臣計失,皆不足以離昆弟之驩。」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而薄物細故,非害治之急者,為之法禁,月異而歲不同,為吏者至於不可勝記,又況能一二避之而無犯者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