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0.5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眼欲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杜甫〈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詩(據《全唐詩.卷二二五.杜甫》引)1>衡岳啼猿裡,巴州鳥道邊。故人俱不利,謫宦兩悠然。……每覺升元輔2>,深期列大賢。秉鈞3>方咫尺,鎩翮4>再聯翩5>。禁掖6>朋從改,微班性命全。青蒲7>甘受戮,白髮竟誰憐?弟子貧原憲8>,諸生老伏虔9>。師資謙未達,鄉黨敬何先?舊好腸堪斷,新愁眼欲穿。翠乾危棧竹,紅膩小湖蓮。賈筆論孤憤,嚴詩賦幾篇?定知深意苦,莫使眾人傳。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 (2) 元輔:朝廷重臣,亦專指宰相。 (3) 秉鈞:比喻執掌國政。「秉」,執持;「鈞」,製作陶器所用...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身成仁」是指為了成全仁德而犧牲性命。這句話出自於《論語.衛靈公》篇孔子所說的一段話。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志士仁人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做出違背仁德的事,反而會為了護衛仁德的標準而犧牲性命。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倫常,所以孔子說:「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因此為了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拚、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你這剪徑的毛團!我須是認得你。做這老性命著與你兌了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謀害。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一折:「夫人教我所算了他,我可下不的手。」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三折:「有鐵旛竿白正圖了他財,又算他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般指能害人性命、迷惑人的鬼怪。元.石君寶《紫雲亭》第三折:「我本是個邪祟妖魔,他那俏魂靈倒將咱著末。」《西遊記》第二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拚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豁出性命,不計一切。《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苗酋拚命的領著苗兵投石柱橋來,卻不防一聲炮響,橋下伏兵齊出。」《紅樓夢》第六五回:「倘若有一點叫人過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拚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老生常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一首詞,也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捨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
爛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散亂、消散。《莊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爛漫遠遷。」也作「瀾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方方言。指第一人稱,我。《水滸傳》第二回:「俺的性命,今番難保了。」
揣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猜測、料想,暗地裡估量。《淮南子.人間》:「規慮揣度,而後敢以定謀。」《西遊記》第五回:「一時間丹滿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也作「揣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