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劬勞顧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辛勤勞苦的照顧撫育。《元史.卷一一四.后妃傳一.英宗莊靜懿聖皇后傳》:「輔佐先朝,有恭儉節用之實;誕育眇質,有劬勞顧復之恩。」
大繆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盃酒接殷勤之歡。然僕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為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僕誠私心痛之。 〔注解〕 (1) 戴盆何以望天:頭戴著盆子,如何能望見天空?比喻行動與目的相違背,絕不能達到目的。見「戴盆望天」。 (2) 知:相交。 (3) 不肖:不才,自謙之詞。 (4) 營職:工作。
心滿意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漢東平陵(今山東歷城縣東)人。孝元皇后的姪兒。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苛,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2) 羽翼已成:比喻已得到輔佐的人才,勢力已經鞏固壯大。 (3) 稱攝:自封為攝政王。攝,攝政,代替君主處理國政者。 (4) 豐:甄豐(?∼西元10),西漢人。平帝初,以左將軍光祿勛與王莽等定策安宗廟,封廣陽侯,為少傅。為王莽心腹,莽稱帝,按金匱拜為更始將軍、廣新公。後其子甄尋以作符命被王莽處死,遂自殺。 (5) 舜:王舜(?∼西元前11),西漢濟南...
孫叔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蒍賈之子。兒時於路上見兩頭蛇,聞人言,見此蛇者必死,自以為將死,而恐後人見之又死,乃殺而埋之。及長,性恭儉,代虞丘為楚相,施教導民,三月而楚大治。彼曾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不以得失為意,史稱循吏。
見利忘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官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吏辦事的場所。《後漢書.卷二七.王良傳》:「在位恭儉,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除、丟棄。通「摒」。《荀子.榮辱》:「恭儉者,偋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
善與人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擅長與人結交。《論語.公冶長》:「子曰:『晏仲平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一折:「我可甚恭儉溫良,你可甚善與人交。」
昧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垢面蓬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蓬頭垢面」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輔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馬,語在〈元后傳〉。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陽朔1>中,世父2>大將軍鳳3>病,莽4>侍疾,親嘗5>藥,亂首6>垢面7>,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注解〕 (1) 陽朔:漢成帝的年號(西元前24∼前21)。 (2) 世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