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499.9748 ms
共 10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悲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聲嗚咽。《舊唐書.卷一二○.列傳.郭子儀》:「肅宗在鳳翔聞捷,群臣稱賀,帝以宗廟被焚,悲咽不自勝,臣僚無不感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只聽得外面有低低哭泣之聲,十分悽慘悲咽。」
|
悲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痛悲傷。晉.陶淵明〈雜詩〉一二首之二:「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正悲悽間,不期曹丞相使人賺至許昌,言汝背反,下我於縲絏。」
|
狐兔之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感到悲傷。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一六.黃叔度二誣辨》:「回視國家將傾、諸賢就戮,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汙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規之不與,下之不能與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為名高,是誠何忍哉!」也作「兔死狐悲」。
|
悲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哀淒涼。漢.班固《白虎通.卷一○.崩薨》:「黎庶殞涕,海內悲涼。」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原隰多悲涼,迴飆卷高樹。」
|
興盡悲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興到極點,悲哀就隨之而來。指萬事只能適可而止。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迴,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
悲歡聚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世間的聚散無常。《群音類選.卷八.四德記.友餞馮商》:「且痛飲瓊漿百盞,何苦惜分離,這悲歡聚散,原無定期。」也作「悲歡離合」、「悲歡合散」。
|
大慈大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慈,佛家用語,指愛一切眾生;大悲,指拯救一切受苦難的人。「大慈大悲」形容救度眾生的廣大慈悲。《五燈會元.卷一.釋迦牟尼佛》:「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亦形容人心腸好,非常慈悲。《水滸傳》第四回:「萬望長老收錄,大慈大悲!看趙某薄面,披剃為僧。」
|
轉悲為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悲傷為喜悅。《紅樓夢》第三回:「這熙鳳聽了,忙轉悲為喜。」《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見素臣頗有回心,轉悲為喜,把手放了下來,說道:『相公不須商議,奴身總屬相公的了。』」
|
悲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傷的情緒。如:「夫妻離異所帶來的悲情,讓他久難釋懷。」晉.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之一:「悲情觸物感,沉思鬱纏綿。」
|
悲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悲壯地唱歌。如:「慷慨悲歌」。《淮南子.說林訓》:「善舉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2.悲壯或哀痛的歌曲或歌聲。唐.王勃〈益洲夫子廟碑〉:「厄宋圍陳,奏悲歌於下蔡。」《紅樓夢》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