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4.0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喜交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與歡喜的感覺交織在一起。晉.賈善翔《天上玉女記》:「遂披帷相見,喜交切。」也作「喜交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苦的心情。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六〉:「烈士多心,小人媮自閑。」晉.張載〈七哀詩〉二首之二:「哀人易感傷,觸物增心。」
2.慈的心懷。唐.道宣〈妙法蓮華經弘傳序〉:「一極心,拯昏迷之失性。」
忍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強忍著痛。如:「雖然地震使得許多人失去親人與住所,但是我們仍要含忍淚,重振家園。」
泰極還生否,樂處又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事情發展到了極限,就轉化為相反的一面。指樂極生。《西遊記》第九六回:「沒奈何,卻在那破房之下,揀遮得風雨處,將身躲避。密密寂寂,不敢高聲,恐有妖邪知覺。坐的坐,站的站,苦捱了一夜未睡。咦!真是個:泰極還生否,樂處又逢。」
切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痛的樣子。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你待散時我不散,切切男兒漢。」《封神演義》第三二回:「只見一簇人馬圍遶,一盞燈高挑空中,又聽得切切哭泣之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悽楚。如:「他一聽到這樣的消息,心中感到陣陣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的痛哭。《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民皆引領而望,傾耳而聽,號仰天。」《漢書.卷四五.伍被傳》:「號仰天,叩心怨上。」也作「嚎」。
歡合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世間的聚散無常。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當花對酒,樂罷哀餘,通滯屈伸,歡合散,至於疾恙窮身,悼懷惜逝,凡所對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也作「歡離合」、「歡聚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的哭啼。唐.韓愈〈猛虎行〉:「誰云猛虎惡,中路正啼。」
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受習俗影響之深而不可自拔。參見「墨子素絲」條。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覆,淚翟子之,慟朱公之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