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99.18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寂寞。如:「他的晚年十分寂落魄。」
教育的觀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的觀論認為,教育所能產生的力量或影響很小,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定的,尤其是「命定論」(determinism)抬頭以後,這種觀的色彩更濃厚。教育的觀主義並不是指從事教育工作者的人生觀是觀的,而是指對教育改變的程度觀,因為教育工作者沒有觀的權利,他每天應以一顆愉快的心去面對學生。
  就一般情形而言,教育理論中持遺傳論者、命定論者,就是這種論點。
  英國人類學家高爾頓(Francs Galton, 1822~1911)與德國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 1883~1969)二人同屬教育的觀論者,尤其是高爾頓,幾乎否定了教育的可能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突厥語 beri音譯。胡人所用的管樂器,以竹為管,以蘆為首,聲意涼。也稱為「觱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表演作痛的表情。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做下馬科,與旦打科。」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做打科云)主公呵!你死的好苦也。」
喜兼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與歡喜的感覺交織在一起。唐.唐晅《唐晅手記》:「千里一遇,喜兼集。」也作「喜交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辛酸。唐.韓偓〈寄遠〉詩:「空房展轉懷酸,銅壺漏盡聞金鸞。」元.黃潛〈效古〉詩:「讀書莫弔古,弔古多酸。」
歌(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舞名。十四世紀歐洲風行的歌舞,又稱「Lamento di Tristan」,歌詞中表達的是哀傷的格調。塞爾特(Celt)舞蹈《豎琴樂舞》(Planxty)另有一名稱,即「歌」(Lamento)。以上二者似乎都和法國普洛凡斯(Provence)字源「planc」或「planh」有關,意為法國南部吟遊詩人(Troubadour)歌中哀傷之獨特風格。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家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種類名詞。相對於古典劇當中處理國王貴族生活沒落的主題,此類戲劇以處理一般家庭中平凡人的劇性格為題材。早期的例子有湯馬斯基德(Thomas Kyd, 1558- 1594)的《費爾炫的阿登》(Arden of Feversham)和湯馬斯海伍德(Thomas Heywood, 1497-1580)的《為善意所害的女人》(A Woman Killed With Kidness, 1603);最近的例子則有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 1915-)的《全是我兒子》(All My Sons, 1947)和艾爾默萊絲(Elmer Rice, 1892-1967)的《街景》(Street...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愴交響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俄國浪漫派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最後的一部作品。完成於西元一八九三年,表現出十九世紀末俄國絕望的愴感,是其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訴說慘的話。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那孩兒靈便口嘍囉,且是會打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