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83.4926 ms
共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枕戈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枕兵器,眼睛哭出血來。形容滿懷悲憤,時刻準備殺敵以復仇雪恨。《晉書.卷九八.桓溫傳》:「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讎。」唐.王維〈與工部李侍郎書〉:「畏賊顧望,貢獻不至,莫有鬥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奮不顧命,捍衛聖主。」
|
聊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靠、憑藉。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雖生何聊賴,託命於新人。」也作「寥賴」。
|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灣共存亡」到「倉皇內渡」招來許多時人與後人的譏諷,然而從他的詩作來看,內渡之後丘逢甲的文風驟變,充滿悲憤激越之情,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離臺詩〉之一:「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鴟夷子,回首河山竟黯然。」然而臺灣局勢已難挽回,丘逢甲的遺民之痛也只能化作寫作的動力而已。(同註2)宣統3年(1911)武昌革命成功,丘逢甲受廣東總督胡漢民之聘擔任教育司長,之後又抱病前往上海出席各省聯合會議,組成南京臨時政府。病情加重後丘逢甲被護送返回家鄉,不久之後便去世,年僅49歲。(同註1) 詩作選錄〈送頌臣之臺灣八首:其一〉涕淚...
|
柏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點 創作文類包括論述、詩、散文、小說、傳記、報導文學及兒童文學。50年代,以小說方式,表達心中之悲憤情懷、呈顯時代離亂;於1961年,以筆名--鄧克保寫作《異域》,引起極大關注及迴響。60年代,柏楊以雜文方式、尖銳筆觸指出--中國的醬缸文化,並在美國發表演說。其小說與雜文在暗諷之中,揭露中國文化之病態、臺灣社會黑暗面,也隱含悲天憫人的情操於其中。柏楊說:「選擇雜文這一文學形式,是因為現代時空觀念,對速度的要求很高,而在文學領域中,雜文是最能符合這個要求。它距離近,面對面,接觸快,直接了當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198...
|
呵壁問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原被放逐,悲憤鬱結,看到神廟上的壁畫,就其所畫的內容,對天質問各種現象,而寫於壁上。見漢.王逸〈天問.序〉。後用以形容文人失意時的無奈憤懣。唐.李賀〈公無出門〉詩:「分明猶懼公不信,公看呵壁書問天。」
|
拊膺頓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拍捶胸膛,跺著兩腳。形容悲憤難以自抑。明.沈鯨《雙珠記》第五齣:「離懷種種,行蹤洶洶,嘆骨肉拊膺頓足,曷勝哀痛。」
|
梅堯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 文學風格梅公雖然在位途上極不得意,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他懷著無限的悲憤、苦悶、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寫出了大量的激動人心的詩篇。在當時,他和蘇舜欽齊名,在詩壇上聲望很高,被稱為「蘇梅」,又和歐陽修是好朋友,都是詩歌革新運動的推動者,對宋詩起了巨大的影響並稱為「梅歐」。他積極支持歐陽修的古文運動,他的詩作分為古淡與刻畫兩種,為當時人所推崇。他的詩能夠從多方面反映社會生活,風格平淡樸素,而又含蓄深刻。梅公在公務之餘,還經常步出縣衙,流連於建德、東流、池州的青山綠水之間,寫了不少詠景詠物詠友的詩,...
|
詞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填詞用的牌名。如水調歌頭、菩薩蠻等。[例]賀新郎這個詞牌適合表現慷慨悲憤的心情,所以懷才不遇的辛棄疾很喜歡填它。 △詞牌子、詞調
|
長歌當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過長聲歌詠以抒發內心的悲憤之情。《紅樓夢》第八七回:「感懷觸緒,聊賦四章,匪曰無故呻吟,亦長歌當哭之意耳。」
|
中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中表兄弟。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始,我父唯舅。』」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