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3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四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發生的學生愛國運動。起因為巴黎和會中列強對中國山東問題的漠視,消息傳回國內,導致北京學生激烈抗議,此一運動不久即擴大範圍於全國各界。後轉為要求檢討傳統舊習的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鉅。
馬奎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並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回到祖國。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2006年1月宣佈封筆。 創作歷程:馬奎斯的早期著作以挖苦拉丁美洲獨裁政治和描寫小人物的悲慘故事為主題。1950年代擔任《觀察家報》(El Espectador)記者時,就以一系列報導哥倫比亞海軍災難事件和水兵冒險故事而受到關注,該系列報導於1970...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聯盟,並一度擔任“左聯”執行書記。從此,茅盾和魯迅在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和社會鬥爭。1931年,抗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魯迅和茅盾等發表了《爲國民黨屠殺大批革命作家宣言》;1932年2月,發表《上海文藝界告世界書》和《爲日軍進攻上海屠殺民衆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傳來,魯迅、茅盾等8名作家發起《爲橫死之小林遺族募捐啓》;7月,致電南京政府營救被監禁的國際工聯的牛蘭夫婦。1934年9月,茅盾協助魯迅創辦《譯文》雜誌,爲進步文學的翻譯事業開拓了新路。1936年2月,當獲悉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
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道理。[例]勞工們集體罷工以抗議資方這些無理的規定。
吳濁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漢詩。一九三七年,吳濁流調回新竹縣的關西公學校任首席訓導。這一年,吳濁流已三十八歲。一九三九年,因抗議日本教育之野蠻體罰,被調往山地鄉馬武督分校。一九四0年,新竹郡運動會在新埔庄舉行,郡督學因吳濁流一句戲言,竟敲多名台籍教師的頭,吳濁流義憤填膺,翌年堅持辭職,遂結束二十一年的教師生涯,時年四十一。 著作 胡志明(第一篇)》(日文小說),1946年9月,台北國華書局出版。胡志明(第二篇)》(日文小說),1946年10月,台北國華書局出版。胡志明(第三篇)》(日文小說),1946年11月,台北國華書局出版。胡志明(第四篇...
龍瑛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國族立場上表態的,比較激烈者有周金波和陳火泉;比較含蓄一點的是王昶雄。第二個問題表現比較強烈(抗議)的是張文環,比較含蓄者為呂赫若和龍瑛宗。』 著作 出版書籍1985年 《午前的懸崖》,台北市:蘭亭書店。1987年 《杜甫在長安》,台北:聯經。1990年 張恒豪編,《龍瑛宗集》,台北:前衛。1993年 《夜流》,台北:地球。2001年 《濤聲》,台北:桂冠圖書 期刊、報紙、散篇見外部連結:[台灣文學-典藏作家:龍瑛宗 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author24.htm]...
群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群聚集在一起。[例]抗議的民眾群聚在廣場前,以靜坐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訴求。
集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多數個體形成的整體。
楊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巧鮮活。  楊華的創作走左翼政治路線,以悲觀消極的態度抒發小人物的心聲,詩中洋溢著為弱者和受侮辱者抗議伸冤的人道精神,對於殖民統治的非正義性有深刻的描述。 作品 《心弦集》52首、《晨光》59首,皆為小詩。《黑潮集》53首詩,多半是自勵自勉和抵抗日本殖民的詩作,從這組詩,可以看出他個人的窘迫、人生的種種磨難,也反映了殖民地台灣社會共同的悲哀。名為「黑潮」,或許是對所處時代社會的象徵,暗喻有著一股難以抵抗的黑暗勢力存在。〈一個勞動者的死〉〈薄命〉 評價   陳芳明說:『(楊華)詩的表現極柔弱,以灰色筆調描摹自己的心境...
拋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扔、投。[例]示威群眾為了表示抗議,紛紛向主管單位拋擲雞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