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二三炮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月30日,美國務卿表示國府繼續駐紮金、馬是不智的,主張自金、馬撤軍,但不被蔣介石接受,蔣發表聲明抗議。美國一直擔心會被「國共內戰」拖入戰爭的深淵,但是蔣介石卻想把美國拖入戰爭已獲得更多助力。實際上,美國提供的武器讓國軍在砲戰中發揮相當的作用,尤其是當時的響尾蛇飛彈,讓國府的空軍在空站中頗有成績。在9月8、18及24日的空戰中,中共的米格17被國民黨軍擊落22架。10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懷德宣布停止砲擊,為期7日,並建議和平談判解決。7日後,又延兩周。直到10月20日恢復砲擊。10月23日,艾森豪與蔣介石雙...
反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否決、抗議、阻撓
楊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牧進入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系,獲博士學位。此時越戰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柏克萊大學是60年代反戰的領導者,抗議美國政府介入越戰。這使得楊牧感受到美國身為高度文明國家,卻同時也投入戰爭的矛盾性。1972年後改用楊牧作為新筆名。在改變筆名之後,其作品風格亦為之一變;在原有浪漫抒情之外,多了一份冷靜與含蓄,並且開始有了關心現實問題的作品。由憂鬱沉靜舒一己之懷,轉而介入及批判社會。楊牧曾說:「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變即是死亡,變是一種痛苦的經驗,但痛苦也是生命的真實。」[1]這是楊牧開始關注社會人世的關鍵。曾任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
社會依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況,嬰兒與照顧者分開會引起依附行為,尤其是試著找到照顧者並想獲得親近時。另一種情況是,分離也會引起抗議、絕望或冷漠,這要視分離時間的長短和與照顧者的互動方式而定。其中分離的情境也會影響,若分離情境是嬰兒熟悉的地方,可能反應就不那麼強烈。陌生人焦慮(strangeranxiety):指嬰兒對不熟悉的人所產生的一種憂慮感,此種焦慮在8~10個月時達最高峰,嬰兒對陌生人的反應,已讓我們了解到嬰兒在概念上,已能區分照顧者與他人之不同。他們在表現出對陌生人的拒絕方式和反應的強烈程度,有很大的差異。嬰兒可能會緊緊摟住父母,不讓陌生...
發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發起、動員。[例]發動群眾去進行抗議
發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呈奏表章。《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刑鮑司馬傳.崔琰》:「後太祖為魏王,訓發表稱贊功伐,褒述盛德。」
2.宣布表達。如:「對於這次的事件,有關單位尚未發表言論,說明處理方式。」「張老師應邀到海外發表論文。」
遵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抗命、抗議
口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口頭呼喊,帶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如:「抗議的群眾,一面走一面呼口號,場面極為壯觀。」
中壢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眾湧向中壢分局要求桃園地檢處檢察官處理,當局不理群眾,一位拖延,引起了一萬多民眾包圍中壢警察分局抗議處理選務糾紛不公,憤怒的群眾搗毀警局窗戶,掀翻警車,警察開槍,不幸擊斃中央大學學生江文國籍青年張治平,晚上8時,憤怒的民眾隨焚燒警局及警車。這是自1957年的「劉自然事件」之後一次大規模的群眾暴動事件,也是台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以集體行動方式,公開對抗選舉舞弊。群眾暴動發生時,北區警總的司令官曾會晤許信良競選總幹事許國泰,並要求許國泰出面勸民眾解散,警總的司令官告訴許國泰說:「如果民眾可以解散,我們保證許信良可以當選。」...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風俗的記述偏離現實、造成一般人對原住民的偏見,不斷引起族群間的衝突而備受爭議,也引起原住民團體多次抗議。1988年,林宗正牧師率領的數名原住民青年以電鋸拆毀嘉義車站前的吳鳳銅像;1989年內政部正式將吳鳳鄉改為阿里山鄉、同年教育部也宣佈將吳鳳故事由課本中刪除。 相關文獻 劉家謀‧海音詩紛紛番割總殃民,誰似吳郎澤及人。拼卻頭顱飛不返,社寮俎豆自千秋。 《臺灣通史‧吳鳳列傳》士有殺身成仁,大則為一國,次為一鄉,又次則為友而死。若荊軻、聶政之徒,感恩知己,激憤舍生,亦足以振懦夫之氣,成俠客之名,歷百世而不泯也。嗚呼!如吳鳳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