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殺人如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竟天:布滿整個天空。 (4) 六王:戰國時代的楚、齊、燕、韓、趙、魏六大國。 (5) 攘:排斥、排擠。 (6) 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四族的總稱。〔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二六.天文志》
牛李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況2 背景3 牛黨4 李黨5 鬥爭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概況牛李黨爭,是唐末時,兩派士大夫結黨互相爭鬥排擠的事件。唐朝末年宦官專權,朝廷的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依附宦官的又分為兩派——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領袖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鬧了將近四十年,歷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稱為「牛李黨爭」。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高官爭權的現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
杜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宰相杜佑之孫,為人不拘小節,永蕩不羈,風流韻事極多。 晚唐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因剛直疏野受到排擠的杜牧,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之聘,來到揚州為節度使掌書記。杜牧出身於唐朝顯赫的官宦世家京兆杜氏,為西晉軍事家杜預的十六世孫。杜牧雖然與杜甫同為杜預之後,但是支派相去甚遠。杜甫是杜預子杜耽之後;杜牧則是杜預少子杜尹之後。杜牧祖父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杜佑,他受到祖父的影響非常大。其父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杜牧比較自豪於自己的家世,他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中說:「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揚州在唐代是一個極其繁華的城市,它不僅商...
陳永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亂西征,經過七年無疾而終,退守臺灣。西征失利後,失去權力的西征派馮錫範、劉國軒等人為了奪回權力,設計排擠陳永華,陳永華被迫辭官退隱,也導致馮、劉後來政變的成功。(註2)同年七月陳永華染上風寒,不久便撒手人寰,鄭氏王朝的朝政也漸趨敗壞。 施行政策 內政陳永華認為由於臺灣尚有許多地區未開發,不適合直接套用明朝制度,因此設立兩州一府,並且以保甲制度維持治安。此外,接續鄭成功的開墾政策,鼓勵中國移民參與開墾、引進新技術,並鼓勵種植蔗、米、製鹽等。 教育永曆19年(1665)在承天府設立孔廟,代表漢人教育體系與價值的建立,設置地方...
王天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雄市教育科長兼社會課長,兼任「國聲報」(高市府接收日產南報商事社廠房改辦之官報)發行人兼社長。旋遭排擠,以出身寒微、學歷不高,1947年被迫離職。數日後發生二二八事件,「國聲報」因詳實報導,觸怒要塞司令,報社被封,王氏仍以「社長」身分被捕,繫獄六十六天。晚年回憶說:「……我目睹台灣同胞,被軍警濫捕就地殘殺,就痛心地感覺到,……做一個中國人的悲哀。尤以獲悉校友菁英被害,更予我難堪。」自1946年接辦日產「高雄信用組合」起,到擔任「高雄區合會儲蓄公司」總經理,「高雄區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一直是高雄商界聞人。1953年,與...
陸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但在政治鬥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 作品及成就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詞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後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毛晉《放翁詞跋》說:「楊用修(慎)雲:『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
白雪陽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雪這種高雅的曲子,反而不受到大眾歡迎的例子,來比喻自己高尚不同於流俗,因此不容易被人了解,才會受到排擠。後來「陽春白雪」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
排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排擠、排斥、排出、消除
燃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一絲一毫也不放過,連夜晚都點燈接著白天來讀書。結果呢?只因抨擊異教邪說,排斥佛、老思想,便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焚膏繼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後亦用來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
融合教育的特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均於融合班級學習,達到不隔離與不抽哩,所有學生均實際融入課程活動。5. 歸屬感:沒有任何一位兒童被排擠、孤立,所有就讀該班的兒童均是班級的一份子。6. 學習:依學生特質與不同的需求,提供支持性、多元性及彈性的教育方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融合教育、特色、普通班、特殊兒童英文關鍵字: Inclusio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regular class、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105-106,華書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