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89 ms
共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旗鼓相當,實力難分強弱。《西遊記》第三○回:「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棋逢對手難藏興,將遇良才可用功。」
|
陣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陣中位於最前方的部分。亦泛指整個隊伍。《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惇令于禁、李典押住陣腳,親自出馬陣前。」《水滸傳》第五二回:「兩軍相迎,旗鼓相望,各把強弓硬弩,射住陣腳。」也作「陣角」。
|
勍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旗鼓相當的有力對手。唐.司空圖〈戊午三月晦詩〉二首之二:「牛誇棋品無勍敵,謝占詩家作上流。」宋.司馬光《司馬溫公詩話》:「李長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為奇絕無對。曼卿對『月如無恨月長圓』,人以為勍敵。」
|
大鑼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張旗鼓。形容場面浩大。如:「他喜歡大鑼大鼓的辦活動,以顯示其財力雄厚。」
|
渾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流行於蒙古、中亞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頭戴渾脫氈帽表演。《舊唐書.卷一八九.儒學傳下.郭山惲傳》:「工部尚書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舞渾脫。」《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曰『蘇莫遮』,旗鼓相當,軍陣勢也;騰逐喧噪,戰爭象也。」
|
包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識包曼包曼(Zygmunt Bauman, 1925-)是當前英國社會學界的思想大家,其著作數量及品質同優,幾與紀登斯(A. Giddens)旗鼓相當。包曼為猶太裔波蘭人,使其游移不定的離散命運,也激勵他現身學術的堅強使命,彼此激盪,相互交錯,形成一幅人生際遇與學術研究交融一體的景致。 核心理念
|
智均力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方智謀和勢力旗鼓相當。《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博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後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一舉更無餘事。」
|
車無退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車無標示後退的旗幟,引申為軍隊絕不畏縮後退。《國語.晉語五》:「三軍之心在此車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車無退表,鼓無退聲,軍事集焉。」
|
論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難時的反對者。如:「他們在經濟學領域上是旗鼓相當的論敵,卻無礙於兩人的私交。」
|
本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鼓相當、不相上下的對手。《七國春秋平話》卷下:「一個神通廣大,一個變化多般。二人正是本對。」明.無名氏《騙英布》第三折:「本待要說是談非,不承望走將來正逢著本對。豈不聞『好鬥者必遇其敵』?」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