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45 ms
共 8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軟耳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容易聽信他人之言,改變看法或想法。如:「他是個軟耳朵的人,成不了大事的。」
|
耳朵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用皮毛製成的二個扁圓形小套。冬天戴在耳上,可以禦寒。
|
維諾葛拉朵夫,歐雷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芭蕾舞者和編舞家,他生於列寧格勒,曾在當地的瓦嘉諾娃學院(the Vaganova Institute)學舞,接著在諾佛斯畢斯克歌劇院(the Novosibirsk Opera)首次獻藝,以及從事編舞工作。1972年被聘為列寧格勒馬利芭蕾舞團(the Leningrad Maly Ballet)芭蕾教師,在此團他編了《亞洛史拉夫納》(Yaroslavna, 1974)舞劇。從1978年開始在基洛夫國家芭蕾劇院(the Kirov State Ballet Theater)執教。他的舞作獨具創意,其風格介於傳統與創新之間的作品。他先後曾在波修瓦舞團(the Bolshoi)、馬利芭蕾...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希臘舞團 ── 都拉史特拉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53年。由都拉.史特拉朵所創辦。她1902年生於雅典,二次大戰時(1940-1944),在雅典大主教教區傳醫團,以及在她朋友卡洛樓斯.寇溫(Karolos Koun)的一個藝術劇院(Art Theater)工作,這兩份工作的影響下,激起了她感覺到有必要設法保存當時日漸消失的傳統希臘文化的使命感。因此,1953年創立了「希臘舞團 ── 都拉史特拉朵」,藉著蒐集、研究、演出希臘傳統舞蹈,保存傳統的舞蹈、服裝及音樂這幾個希臘文化環節。1959-1963年,他們常駐在古老的「彼維拉斯劇院」(Ancient Theater of Piraeus)演出,1964年以後,則遷至菲露柏波山(A...
舞團簡介。
|
皮弄朵-彭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pinundo-pundo」字義為停泊,是菲律賓古約群島(Cuyo Is)的婚禮舞,通常由剛步入禮堂的新人,在婚宴時表演,不過非新婚夫婦們,也可於所有社交聚會場合表演。此舞並無明定的舞步和隊形,一切均視舞者的心情、能力和感覺,一般採用三拍子舞步。第一段為新郎之舞,第二段為新娘之舞,第三段《索雅諾舞》〔見Soryano〕為新娘新郎共舞;第三段中,如果新娘被逮著正深情款款地看著新郎,賓客會歡呼並鼓掌,當新娘無法再閃避了,便停下來面對新郎,算是結束舞蹈。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Ⅳ》1960.
|
奔朵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巴拿馬的村莊,一種6/8拍的快速歌唱舞蹈,由訂婚男女表演。觀眾投銅板在他們的腳邊,就如在一些歐洲國家的習俗,賓客與新娘在「新娘之舞」共舞時需給新娘錢作為禮物。此舞的音樂通常用大調,以小調彈奏時則叫「可可」(Coco)。古巴和多明尼加共和國亦有奔朵舞,與巴拿馬的奔朵舞類似,多明尼加的為2/4拍叫奔朵希卑諾(Punto Cibeano)。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藍朵夫斯基,馬塞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作曲家,生於菲尼斯太爾(Finistère)的Prèt-L´Abbé市,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與法國六人團交往,曾任Boulogne-sur-Seine音樂學院院長、法蘭西喜劇院(La Comédie Française)音樂指揮、法國教育部音樂督學和文化部音樂主任。他的音樂風格兼容保守和前衛,樂風明確簡潔。與舞蹈有關的作品:芭蕾:《哈里利奧的微笑》(Le Rire de Nils Halerius, 1944-1948)、《人間遊戲》(Les Jeux du Monde, 1949-1954)、《悌耶弗》(Du Tiefe, 1959)。
|
伊斯透米納,阿朵替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出生於聖彼得堡,俄籍芭蕾舞者,1805年進入聖彼得堡劇院芭蕾學校習舞,即師事法籍芭蕾舞家迪得羅(Didelot),1815年首度出現在聖彼得堡劇院迪得羅的作品《Aics and Galathea》中,爾後成為迪得羅的許多舞作中的首席芭蕾伶娜,較受矚目的演出包括《微風與花》(Zephire et Flore)、《非洲獅王》(The African Lion or Heroism of a Mother)、《巴格達國王》(The Caliph of Baghdad)、《露絲倫與羅密妲》(Ruslan and Ludmila)、《蔻卡席斯的囚犯》(The Prisoner of the Ca...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garet Crosland《Ballet Lovers´ Dictionary》1962.
|
何耶,朵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德國舞者、編舞者。她在帕魯卡(Gret Palucca)的舞校習舞,於1933年開始編創及表演獨舞作品,1935至1936年曾加入魏格曼(Mary Wigman)舞團,表現優異,使她成為1957年魏格曼年舞作《春之祭禮》(The Rite of Spring)中獻祭獨舞女主角角色。二次大戰期間,她的表演生涯達到高峰,可惜戰後面臨德國政治、經濟的巨變,以及較傾向芭蕾的舞蹈環境,未能有所發揮,編創成果亦不理想,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森沙朵,保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舞者、編舞者及舞蹈教師。他生於芝加哥,師從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和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等人,並參與安娜.索可洛(Anna Sokolow)、波爾.藍(Pearl Lang)的舞團,以及百老匯的演出。一九五○年代末期,他與葛蘭姆舞團團員東亞.菲爾(Donya Feuer)女士共組舞團和舞蹈工作室,從事編創演出和教學工作。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