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02.0249 ms
共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迍邅之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沌險惡的時代。《晉書.卷八六.張軌傳》:「今事未靖,不可以拘繫常言,以太平之理責人於迍邅之世。」
|
維度形成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論所提供的更多的直覺。美國佛羅達州立大學學者尤( Yeongmahn You, 1993)提出將混沌理論作為傳統系統教學設計(ISD)的一種補充方法。根據尤的看法,ISD的局限性表現在其線性的封閉系統觀、決定論的可預測性以及負反饋圈的應用上。他由此建議在教學設計中引入混沌學的非線性開放系統、非決定論的不可預測性、正反饋圈等基本概念。總而言之,硬系統理論外的其他方法允許設計者運用他的直覺在設計過程中考慮特定的限制因素。我們可以將硬系統、軟系統、直覺...
|
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混合。《朱子語類輯略.卷一.理氣》:「又問:『天地會壞否?』曰:『不會壞,只是相將無道極了,便一齊打合,混沌一番,人物都盡,又重新起。』」
|
喪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喪家的門。《水滸傳》第二四回:「混沌濁物!我倒不曾見日頭在半天裡,便把著喪門關了,也須吃別人道我家怎地禁鬼。」
|
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沌不分的樣子。如:「庬澒」。
|
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肢骨節。《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唐.羅隱《蒙叟遺意》:「混沌氏以支節為山嶽,以腸胃為江河。」
|
太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地未分時,混沌的元氣。晉.程本《子華子.卷上.陽城胥渠問》:「夫混茫之中,是名太初,實生三氣,上氣曰始,中氣曰元,下氣曰玄,玄資於元,元資於始,始資於初,太真剖割,通三而為一,離之而為兩,各有專精,是名陰陽。」
|
渾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傳為堯舜時四凶中的驩兜,為人不分是非、善惡。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後用以指冥頑糊塗、不開通。也作「渾沌」。
2.模糊不分明的樣子。《山海經.西山經》:「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也作「渾沌」。
|
澒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宇宙形成前的混沌之氣。《淮南子.精神》:「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鴻洞,莫知其門。」《楚辭.劉向.九歎.遠遊》:「貫澒濛以東朅兮,維六龍於扶桑。」
|
天地一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天空和地表顏色一致,難以分辨的情景。《老殘遊記》第七回:「揭起的門簾來,只見天地一色,那雪已下混混沌沌價白,覺得照的眼睛發脹似的。」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