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瞻前顧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且如項羽救趙,既渡,沉船破釜,持三日糧,示士必死,無還心,故能破秦。若瞻前顧後,便做不成。」
|
熟能生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朱子語類.卷一○四.朱子.自論為學工夫》、《宗鏡錄.卷四五》。
(2) 陳康肅公:陳堯咨,字嘉謨,生卒年不詳,宋閬州閬中人。以氣節自任,工隸書,善射。卒謚康肅。咨,音ㄗ。
(3) 矜:誇耀。
(4) 睨:音ㄋ|ˋ,斜視。
(5) 頷:音ㄏㄢˋ,點頭,表示招呼、應允或嘉許的意思。
(6) 忿然:憤怒的樣子。忿,音ㄈㄣˋ。〔參考資料〕 ■《朱子語類.卷一○四.朱子.自論為學工夫》器之問:「嘗讀《孟子》『求放心』章,今每覺心中有三病:籠統不專一,看義理每覺有一重似簾幙遮蔽,又多有苦心不舒快之意。」曰:「若論求此心放失,有...
|
精熟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作業、電腦模擬學習。理念: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能力﹐所不同者只是學習所需時間的多寡而已﹐如將學生性向視為學習速度的指數﹐對全體學童學習同樣教材的結果而言﹐就沒有所謂成就優劣之分﹐而只有學習快慢之別。特色: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增加成就感。為有效的個別化教學實際﹐助於大部份學生學習成功。 教學過程教師必須把課程分為一些小單元,每個單元包含一些精熟的特定目標。教師需告知學生每個單元的目標及效標為何,若沒有達到最低經熟程度,或雖達到但想增進表現的學生可以重複學習這個單元。當他們準備好時,可以做這單元的複本測驗。精熟學習的三個步驟...
|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培養學生對於教學內容做成分析結論和概括化通則,或發現各種關係的型態。間接教學策略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習是學生認識訊息歷程的能力表現,教師居然協助者的角色,教學的成敗端視學生能否主動積極探索處理訊息。 1. 運用前導組織策略前導組織在教學策略上的應用,包括問題中心法、做決定法和網路法三種。 2. 應用歸納和演繹策略=Eggen&Kauchak(1988)指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裡都是教學概念、組型和抽象觀念等思考的重要策略。 3. 運用正例和反例策略概念性思維是需要學習的,概念是建構真實性的創造方式,舉出例子是老...
|
日就月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日有成就,每月有進步。語出《詩經.周頌.敬之》:「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形容持續不斷,積少成多。唐.楊烱〈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天經地義,欽承避席之談,日就月將,虔奉趨庭之教。」《幼學瓊林.卷一.歲時類》:「為學求益,日就月將。」
|
意義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義學習論(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目錄1 理論意義2 在教學上的應用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論意義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強調所學事物必須對學生具有意義,方能產生學習,並且認為學生在學習之前的「先備知識」(prerequisite knowledge)乃是意義學習產生的必要條件。奧蘇貝爾特別以「概念層次」來解釋個體的認知結構,將概念分為「附屬概念」(subordinate concept)和「主導概念」(superordinate c...
|
傀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徒有虛名,沒有主見,甘心任人操縱的人或組織。《朱子全書.卷一.學一.總論為學之方》:「今於古人所以下學之序,則以為近於傀儡而鄙厭之。」
|
自暴自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自棄自暴注音︰ㄗˋ ㄑ|ˋ ㄗˋ ㄅㄠˋ漢語拼音︰zì qì zì bào釋義︰猶「自暴自棄」。見「自暴自棄」條。
01.《朱子語類.卷一○四.自論為學工夫》:「凡為血氣所移者,皆是自棄自暴之人耳。」 參考詞語︰自暴棄注音︰ㄗˋ ㄅㄠˋ ㄑ|ˋ漢語拼音︰zì bào qì釋義︰猶「自暴自棄」。見「自暴自棄」條。
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與野傳書》四四首之二五:「事事皆在人為,特患不肯用功耳。故自謂不能者,自暴棄者也。」
|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是無條件的接受,不敢有任何違逆和反抗,其學習效果難免受影響。 學者理論降及近代認知心理學的發展,認為學習是一種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尤其俄國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S. Vygotsky)所持的社會知識建構論,認為我們習得的知識是在社會情境脈絡和互動過程中所形成,提供了「認知學徒制」學習理論基礎,於是學者乃設法將傳統的「學徒制」和近代「認知理論」加以結合,建構出「認知學徒論」理論,一方面可以保存傳統的「學徒制」的優點,一方面又可以擴大傳統「學徒制」的效果。所以這種理論在1990年代提出之後,不管是職業教育、特殊教育、行政人...
|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一知半解」一語的源頭,有人以為來自於宋代大儒張栻的〈寄周子充尚書〉。張栻為宋代著名理學家之一,〈寄周子充尚書〉中有一段文字是講述他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理學觀。他認為學者欲窮究真理,應同時注意到「致知」與「力行」兩種工夫,將所知付諸行動,行動時又不斷思慮以增所知,如此周而復始方能有持續的進步。但若為學時未求真知,光憑主觀揣度,或不求甚解,又以其為所知並據之而行,那麼所得的一切將會是虛妄不實的。張栻這段文字,不但強調了「致知」與「力行」的為學工夫,也闡明了求真知的必要性。而後人便以他文中的「一知半解」,用來形容一個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另外,在同一時代嚴羽所作的《滄浪詩話》中,亦見此語。《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