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氣勃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死氣沉沉、一息奄奄、少氣無力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時此地4 介入手法4.1 建立關係4.2 介入5 貢獻6 限制 發展令威廉葛拉瑟對精神分析學感到最無力的時候,是他從事青年人的邊緣工作,由於佛洛依德強調心理病是因為過去的經驗及於六歲前部分需求未能滿足所引致,因此,他認為人是無需為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故此,當威廉葛拉瑟處理年青人問題時,年青人往往會以不是自己的責任為藉口,逃避放變自己的行為。結果他提出現實治療法這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並且首先在學校裡推行。到了1970年後期,威廉葛拉瑟受到William T. Powers的影響,在現實治療法中加入控制理論,用以解釋人的行為...
乘勝追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著勝利時追逐攻擊潰敗的敵方。如:「他們乘勝追擊,將對方打得落花流水,無力還擊。」
東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東吹來的風,多指春風。[例]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詩)
頹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力欲倒的樣子。[例]神色頹然
成就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l)及外控(exteral locus of control)。 四、習得無助感意指個人對事件完全無力控制。(註2) 參考書目註1: 廖鳳池、陳美芳、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編譯(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註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成就動機英文關鍵字: achievement motivation
一刀兩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斷絕關係。《朱子語類.卷四四.論語.憲問篇》:「觀此,可見『克己』者是從根源上一刀兩斷,便斬絕了,更不復萌。」《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那窮鬼自知無力,必然情願退親。我就要了他休書,卻不一刀兩斷?」也作「一刀兩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軟弱無力。《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
(learned helplessness)。塞利格曼認為長期陷入被動與無助情境下的人,他們學到的是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可奈何,放棄採取任何有建設性的行動。當個體學習到行為與結果是無關的,換言之,不論採取任何行動,都不可能對結果有所改變時,有可能就會放棄嘗試,而這種使個體變得退縮或似乎只能接受任何結果發生在他們身上時的狀況,就會產生學習無助感。在教育的情境上,教師應強調班級內的學習成果是繫於個人的努力,因為可以讓學生比較願意為學習成果而付出,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努力獲得應有的成功和鼓勵。若學生在學校長期感覺個人...
韌力(resili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良性的掙扎和奮鬥,可以積極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以及對生活的掌握,而非陷入失敗者的情緒,以憤怒、憂鬱、無力感來滋養其傷痛。這樣的特質可以是先天或是後天所培養的,能夠幫助個人去因應壓力事件,透過覺察自身的正向資源,來解決問題。 韌力之種類Pattishall認為復原力可分成四類:生物遺傳成份,社會環境成份知覺環境成份和人格行為成份。從這四類成份中找到八項與個體復原力有關的保護因子分別為,學校的素質、凝聚的家庭、鄰近的資源、願意付出的成人、慣常行為的楷模、對偏差行為的高控制力、重視成就的價值、重視健康生活型態的價值。綜觀其要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