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96 ms
共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鮮為人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少人知道。如:「這種療法鮮為人知,經媒體披露後,引起醫學界的重視。」
|
未竟事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竟事務(unfinished business) 理論依據完形治療法(Gestalt approach)以存在主義與現象學為基礎,滿足需求是個體的本能,但經歷滿足的過程中若發生干擾,就會產生未竟事務。 解釋觀點完形心理學解釋未竟事務包括兩個觀點:一是「形與景」:個體產生需求,自「景」中凸顯成為「形」,需求一直未獲滿足,於是「形」無法退回「景」,阻礙完形的流動;另外「現象場觀點」認為個體產生需求並與環境接觸,能量大量流向系統內需求產生處,此過程中受到干擾,導致需求未獲滿足,能量便不斷淤積於該處,破壞系統內能量的流動與平衡...
|
現實治療理論(reality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治療法是美國精神科醫師葛拉塞(W. Glasser)1965年所倡議,它的基本精神是我們要為自己所選擇去做的事負責,我們可能是我們過去的結果,但卻並不是過去的受害者,除非我們自己選擇如此。此派治療理論認為所有的問題都發生在現在,因此,現實治療花很少時間去談過去。現實治療以案主現實生活中的行為表現為治療對象,重點在於協助案主面對現實的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了解只有自己負起應負的責任,才能獲得滿足的道理。換言之,現實治療理論在精神上是秉持著「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看法。它們認為人們只要願意為某個目標努力,就可以有所改...
|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因為自己想做,而且也在活動中覺得“自我酬賞”(self- rewarding)。 2、系統脫敏療法(systematic desensilization) 基本上是相信人不可能同時緊張又放鬆,亦即有衝突性的情緒與行為。這是Jacobson(1938)開創、經由Wolpe(1958)所繼續研發出來的(張厚粲,1997),根據古典條件(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原理所研發的治療法,認為行為是經由條件學習而獲得,也可以根據反...
|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我、自我與超我3.6 心理防衛機制3.7 生死驅力3.8 宗教心理學4 佛洛伊德的遺產4.1 心理療法4.2 哲學4.3 批判回應5 個案案例6 重要著作7 關於佛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書7.1 精神分析:理論與實踐7.2 概念批評7.3 傳記7.4 傳記批評8 影響9 外部鏈接10 以上資料來源 生平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奧地利帝國摩拉維亞(今捷克)普日博爾|弗萊堡(今普日博爾)一個猶太人家庭。他母親共生了三個兒子和五個女兒,他是長子;但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他的家庭財政緊張,居住擁擠,但他的父母盡力撫...
|
認知行為矯正(cognitive_behavior_modific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認知行為矯正之簡介2 認知行為矯正之重要概念3 行為改變的三階段歷程3.1 第一階段:自我觀察3.2 第二階段:開始一個新的內在對話3.3 第三階段:學習新的技巧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認知行為矯正之簡介認知行為矯正治療法的代表人物為Meichenbaum。此治療法認為行為改變的先決條件為,個案必須注意到他們如何思考、感受、表現,以及自己的反應對別人產生的影響。認知重建扮演著重要角色,Meichenbaum認為認知結構是思考的整合部門,是用...
|
針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醫療法。為針法和灸法的合稱。用特製的金屬針,或燃燒的艾絨,刺激經脈穴道治療疾病。也作「鍼灸」。
|
諮商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料。 (四) 諮商的理論取向1. 心理分析取向:目的在協助個體察覺問題、獲得領悟。包含:精神分析治療法、阿德勒學派。2. 行為治療取向:目的在協助個體改變問題行為。包含:行為治療法。3. 認知治療取向:目的在協助個體修正錯誤的觀念及非理性的想法。包含:理情治療法。4. 人本心理學取向:目的在協助個體自我成長、發掘潛能。包含:當事人中心治 |
結構化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構化技術(Structuring)目錄1 定義2 理論架構與諮商關係2.1 個人中心治療法2.2 艾里斯的理情治療法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結構化技術意涵使諮商過程確定且組織化,讓當事人明瞭整個諮商過程的進行流程,並且須向當事人說明諮商開始到諮商結束之間所需涉及的要素為何。而理論上,在開始至結束的過程中,包含了四個要素:理論架構:諮商員引導當事人產生正面的回應所適用的理論基礎諮商關係:諮商員與當事人在諮商過程中彼此所扮演的角色,因而產商彼此信...
|
憂鬱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認知;反覆的消極認知模式或圖式;歪曲的信息處理。根據這些原理,他發展了系統化的治療方法——認知行為療法。根據美國心理學家 Martin Seligman, 人類的抑鬱徵狀與實驗室動物的習得性失助類似。患者經常因為消極的事件而責怪自己,與之對應的是,一項針對因抑鬱住院的青少年的研究顯示即使事情有積極的結果他們也並不感到滿意。這種傾向顯示出典型的抑鬱素質或悲觀主義。根據加拿大心理-社會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基於失敗的經歷,對失敗的社會模型的觀察,缺乏社會支持和他們自己的身體和情感狀態(包括緊張...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