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登革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由黑斑蚊將病原體傳入人體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全身疲倦、發燒、畏寒、頭痛及全身肌肉痠痛,並且皮膚出現紅疹等症狀。也稱為「天狗熱」、「骨痛熱」。
發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生理病理反應。是指身體控制體溫的神經中樞為因應身體所需將體溫設定至高於正常範圍。最常引起發燒的原因是感染,包括細菌、病毒和黴菌等。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和藥物等也是可能的原因。也稱為「發燒」、「發熱反應」。
傷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呼吸道受病毒或細菌感染,常於受冷或受潮後發生流鼻水、咽痛、輕度發燒、怕冷與全身不適等症狀。《文明小史》第一六回:「怕的是容易傷風,傷了風就要咳嗽,咳嗽起來就要吐痰。」
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某種食物後所發生的中毒現象。多因食品本身含有毒素、化學毒物或細菌在其中繁殖而產生毒素所引起,亦有因食用互相排斥的食物而導致中毒。人食用這些食物後,在極短時間內,會產生腹痛、嘔吐、發燒、腹瀉等中毒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迷、虛脫或死亡等。
傷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病名。病原體為沙門氏傷寒桿菌,可經由飲水或食物傳染。潛伏期約為兩周,症狀為發燒、頭痛、發冷、腹痛、便祕或腹瀉、脈搏緩慢,甚至出現肝脾腫大、胸腹部有玫瑰疹等病症。可能引起腸胃出血、肺炎等併發症。也稱為「腸傷寒」。
水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由濾過性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通常經由接觸或飛沫傳染,潛伏期約二至三週,症狀為出泡疹、發燒、全身無力、食慾不振等。流行季節約在初春,以二至六歲的幼童較易感染,病癒後具有終生免疫力。也稱為「水花兒」。
內毒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於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的毒素。主要為複合脂多醣體,常在細菌被溶解時才會被釋放出來。它的病理作用包括產熱性,會在人類及動物造成發燒現象,引起致命休克,亦可能導致孕婦早產或流產等。少量之內毒素可刺激白血球的噬菌能力,具有對抗感染的效果。
應病與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診斷該給兒尋潟藥、李延發汗藥。他們覺得奇怪,就問:「為什麼症狀相同卻開不同的藥?」華佗回答說:「兒尋的病因在體內,李延的病因在體外,所以治療的方法不同。」分別給他們用藥,隔天就都好了。
產褥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產婦在生產後產道因病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為發燒、下腹疼痛、陰道流血等。最常感染的部位為子宮內膜。也稱為「月子病」。其症狀為發熱、低血鈣、肌肉無力、麻痺、循環虛脫等,常發生於分娩後七十二個小時內。
小兒麻痺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由濾過性病毒所引發的急性傳染病。病毒經由飲食傳播,隨著血液或淋巴液循環全身。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嘔吐;後期病毒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會破壞脊椎前角的神經,致使肌肉麻痺或萎縮,造成病患行動不便。患者多為一歲到六歲的兒童,成人亦會染患。 △急性脊髓灰白質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