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木直自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山木自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山木自寇」是指樹木長成可用之材後,被拿去做成斧柄,之後再遭到自己木材做成的斧柄砍伐。「寇」,有劫取、掠取之義,在此處是砍伐的意思。山上的樹木,有的做成了斧柄,最後又來砍伐樹木。油膏可以作為燃料照明四方,卻因點燃火燭而受煎熬。桂樹的樹皮因為可供藥用,所以被人砍伐。漆樹也因為有用處,所以被人割取。莊子所要表達的是,大家都只知道有用事物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事物的作用,在於得以保全。後來「山木自寇」被用來比喻人因擁有才能而招致禍患。在唐.張九齡的〈雜詩〉五首之五中:「木直幾自寇,石堅亦他攻。何言為用薄?而與火膏同。」用的就是《莊子.人間世》的典故,加以改變...
直木必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大直挺的樹木乃上等良材,早晚將被砍伐。比喻正直有能者易招致災禍或遭受打擊。《逸周書.卷九.周祝解》:「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火耨刀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伐林木,焚燒做為肥料,然後就地耕耨下種的耕種方法。唐.羅隱〈別池陽所居〉詩:「黃塵初起此留連,火耨刀耕六七年。」也作「刀耕火耨」、「刀耕火種」。
斫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伐、砍倒。《水滸傳》第四八回:「他如今都把白楊樹木斫伐去了,將何為記?」
斬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砍伐。《荀子.王制》:「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三國演義》第七八回:「操大喜,即令人工到彼砍伐。次日,回報此樹鋸解不開,斧砍不入,不能斬伐。」
吳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舊傳為漢西河(今山西省離石縣)人,學仙有過,遭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
社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長在神社旁的櫟樹,因材質不佳而免受砍伐。典出《莊子.人間世》。後用以稱不為世所用的人或自謙無才。宋.蘇軾〈次前韻送程六表弟〉詩:「君才不用如澗松,我老得全猶社櫟。」
原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幹砍伐後經造材鋸斷處理的圓材或胴割材。
造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藉由人力培育樹木。[例]砍伐樹木的同時,也要有計畫的造林,才能維持生態平衡。
楊四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的水神。為木商業所供奉的行神。因昔日北方所用木材,皆賴南方木區砍伐樹木,結筏順水浮漂至北方應用,途中若遇風浪,時有沉沒失散之虞,故木商乃禱於水神以求保佑。也稱為「楊泗菩薩」、「楊泗將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