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92.58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坌坑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原始農業的開端。(註一)(註二)(註三)(註四)大坌坑文化的石器,除了以打製而成的石斧、石刀、礫石砍伐器之外,也出現了磨製的石斧、石錛和石鏃和網墜等,也使用骨角器和貝器。此時期的人類已經會燒製陶器,不過技術尚未成熟、火候較低,燒製的陶器大都粗糙鬆軟,顏色呈現暗紅、橘紅、或深褐,以罐和缽為主,在陶器口部的唇面和肩部也常以「之」字型、條型或波浪型劃文為飾,主體則以粗繩紋裝飾為最大特色,因此大坌坑文化又稱為粗繩紋陶文化。(註一)(註二)(註三)(註四)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大坌坑文化、粗繩紋陶文化Keyword:Tapenke...
伐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持斧砍伐樹木來作斧柄。比喻遵循原則。《詩經.豳風.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晉.陸機〈文賦〉:「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
木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伐或鋸木頭所產生的屑末。
莫那‧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時長、工資低廉,更強迫族人用肩膀扛運(賽德克人習慣以背袋揹負重物)。(註2)最令族人憤怒的是,日人砍伐木材的地方正是族人的獵場,也是傳說中祖先發源的聖地。同年,莫那‧魯道的兒子塔達歐‧莫那(Tadao Mona)與日警發生口角鬥毆,前去賠罪卻被拒絕、恐嚇,種種於公於私的怨恨更堅定莫那‧魯道抗日的決心。 霧社事件與遺骸同年10月27日,莫那‧魯道率領6個部落的三百多名壯丁,突襲霧社駐在所、郵政局、商家,以及公學校運動會,造成134名日本人喪生。事件傳出後,日人出動大批軍隊,並動用飛機、毒氣鎮壓,族人傷亡慘重。12月1日,...
濫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經計劃而過度砍伐。如:「林務局為維護林木資源,不但禁止濫伐,更積極植樹,以達伐植平衡的目標。」
刀耕火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伐林木,焚燒做為肥料,然後就地耕耨下種的耕種方法。宋.陸游〈雍熙請錫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從今別是生涯。」也作「刀耕火耨」、「火耨刀耕」。
芝山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明顯的一道節理縫。 植物景觀芝山岩因風景秀麗,在清乾隆17年(西元1752年)建開漳聖王廟時便禁止砍伐樹木,自古即有「芝山獨峙」為士林八景之一。很早以前,芝山岩就被居住的部落視為靈地,而得以保留原生林的風貌,少有砍伐。懷古園內的「芝山合約碑記」亦記載有居民砍罰樹木遭罰,並規定不許伐木。嘉慶年間重申禁伐。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又指定芝山岩為「風景保安林」。1925年日本植物學家島田彌市調查芝山岩有維管束植物有319種,植物相豐富,有些種類稀少罕見,建議...
次生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原生林之林相由於砍伐、火災或其他原因遭破壞後,跡地上藉由自然植物群演替,再度成長成尚未達極相平衡之森林。也稱為「後生林」。
人強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人定勝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逸周書》原名《周書》,或稱《汲冢周書》,由戰國時人編集古代文獻而成,記載上古至周的一些傳說事蹟。〈文傳解〉記載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對後來的周武王姬發所說的一段話,內容期勉姬發成為一個仁德愛民的國君,並且指出治理國政時應該順應四時,在合宜的季節耕種、打獵、砍伐草木,不獵殺有孕和幼小的動物,讓土地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是保持國力強盛不衰的方法。其中提到:「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說明強大的兵力可以勝過人力,而人力可以戰勝天命、克服自然阻礙。後來「人定勝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
全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世界,整個地球。[例]由於人類任意砍伐林木,全球熱帶雨林的面積正急速縮小。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