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轍南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0>,舉欲信11>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2>,王之動愈數13>,而離王14>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注解〕 (1) 魏王:指戰國時魏國君王魏圉,生卒年不詳。在位三十四年卒,諡安釐,世稱安釐王。 (2) 邯鄲:戰國時趙國首都,地約當在河北省邯鄲市。 (3) 季梁:戰國時魏國臣子,生卒年不詳。 (4) 中道而反:中途折回。反,通「返」,回來。 (5) 衣焦不申:衣服上的皺折不去整理,比喻匆忙。焦,因風吹日曬致使的捲曲皺折。申,通「伸」,伸展。 (6) 頭塵不去:滿頭的塵埃不去清除,比喻匆忙。 ...
萬里長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國家的棟梁。《南史.卷一五.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明.陳忱《水滸後傳》第一二回:「吞珪既喪,壞了萬里長城,國中精銳已盡,如何是好?」也稱為「長城」。
因勢順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減少為五萬個,到了第三天只做三萬個,讓龐涓誤以為齊軍因為膽怯,士兵逃跑掉大半。結果龐涓真的中計,率著精銳輕騎火速追趕,最後在馬陵這個地方中埋伏,自剄而死,齊軍大獲全勝。後來「因勢利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因其勢而利導之」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朝有利的方向引導。
紙上譚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用計截斷趙軍的運糧後路,圍困趙軍。過了四十幾天,趙軍糧草吃盡,趙括率領精銳部隊企圖突圍,結果遭秦軍亂箭射死,趙國四十萬軍士也都被秦軍俘虜,並且被活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紙上談兵」,用來比喻不切實際的議論。
捷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北轅適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0>,舉欲信11>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2>,王之動愈數13>,而離王14>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注解〕 (1) 魏王:指戰國時魏國君王魏圉,生卒年不詳。在位三十四年卒,諡安釐,世稱安釐王。 (2) 邯鄲:戰國時趙國首都,地約當在河北省邯鄲市。 (3) 季梁:戰國時魏國臣子,生卒年不詳。 (4) 中道而反:中途折回。反,通「返」,回來。 (5) 衣焦不申:衣服上的皺折不去整理,比喻匆忙。焦,因風吹日曬致使的捲曲皺折。申,通「伸」,伸展。 (6) 頭塵不去:滿頭的塵埃不去清除,比喻匆忙。 ...
武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全副武裝的精銳士兵。《戰國策.魏策一》:「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萬,蒼頭二千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
北轅適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0>,舉欲信11>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2>,王之動愈數13>,而離王14>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注解〕 (1) 魏王:指戰國時魏國君王魏圉,生卒年不詳。在位三十四年卒,諡安釐,世稱安釐王。 (2) 邯鄲:戰國時趙國首都,地約當在河北省邯鄲市。 (3) 季梁:戰國時魏國臣子,生卒年不詳。 (4) 中道而反:中途折回。反,通「返」,回來。 (5) 衣焦不申:衣服上的皺折不去整理,比喻匆忙。焦,因風吹日曬致使的捲曲皺折。申,通「伸」,伸展。 (6) 頭塵不去:滿頭的塵埃不去清除,比喻匆忙。 ...
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敵人毫無防備,出其不意加以襲擊的軍隊。《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三國演義》第一七回:「術兵雖眾,皆烏合之師,素不親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勝之,無不成功。」
疾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