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86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二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基本理論之一。指構成一切痛苦輪迴的十二項要件。即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是指對佛法的無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為;識是指死後,由於過去的行為,導致投生的心識;名色是指處在母胎中的身、心(識除外);六處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身體感官和認識對象;觸是指感官對現象的接觸;受是指接觸後產生的感受;愛是指感官接觸後生起的欲望;取是指執著;有是指導致輪迴的行為。十二起之間的關係像環鏈相扣。老死和一切苦於生;生於有;有於取;取於愛;愛於受;受於觸;觸於六處;六處於名色;名色於識;識於行;行於無明。後者決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無明就沒有行,沒有行就沒有識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煩惱也滅除。也稱為「十二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血統上的關係。同血的人出自相同的祖先。也稱為「血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建立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指一切遇合若有宿前定。《三國志.卷一四.魏書.董昭傳》:「曹今雖弱,然實天下之英雄也,當故結之。況今有,宜通其上事,并表薦之。」《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劉知遠與三娘子兩個是夙生有,結成夫婦。」
美滿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攀上升。《文選.左思.吳都賦》:「夤山嶽之屺,冪歷江海之流。」
2.比喻攀附權貴以求進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況且一清如水,俸資之外,毫不苟取,那有錢財夤?」
夙世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世的姻。《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聞經聽法,種植善根;又且得見丈夫,夙世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動、上升。宋.洪邁《夷堅丁志.卷八.華陽洞門》:「肌膚不小損,睨穴中正黑如夜,攀不能施力。」也作「攀援」。
2.佛學上指心追隨外境而多變。《首楞嚴經》卷一:「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眾生用攀心為自性者。」
慳命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乖舛,命運不順利。《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二.餘慶記.深閨幽思》:「何時得見郎,恨慳命蹇。」
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命中早定的因。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豈獨愛欲未除,宿是畏。」
2.前世的因。《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每說婚姻是宿,定經月老把繩牽。」也作「宿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