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教育為過去的聯邦教育行政單位。美國在獨立之初,聯邦政府並未設立教育行政機關,教育完全由各州自行管理。後因鑑於各州各自為政,制度不一,且水準互異,有違建國的民主理想,乃於一八六七年設立聯邦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唯教育部成立之後,各州並不認同,深恐教育部會擴張權力,侵占聯邦憲法保留給各州的教育行政權。為消除反對聲浪,乃於一八六八年將其改制為教育(Office of Education),並改隸於內政部(Department of Interior)之下。一八七○年又改稱為教育局(Bureau of Education),至一九二九年又恢復稱為教育。...
大學(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大學為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八年間主管高等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機關;與主管初等及中學教育的教育部並行。
  法國深受拿破崙帝制的影響,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仍為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主管各級教育的國家教育部(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對各級教育均施予嚴密的控制;大學教育亦無法例外。由於重要的決定均來自中央,故高等教育制度十分僵化,愈顯無法適應社會變遷及學生需要,學生眼見改革訴求未能得到適當的回應,旋於一九六八年爆發學潮,要求民主改革及大學自治。政府發現如不作出承諾,則難以平息學潮,乃撤換部長並允諾大力革新,終於一九六八年底制頒〔高等教育指導法〕(T...
教育研究與改進(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教育研究與改進成立於一九八○年,係由前國立教育研究院改制而來。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全國有關教育事務與問題之研究與策畫工作,並負責督導分布全美各地區的二十五個聯邦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s)等事宜。這些研究中心大部分是由許多著名大學聯合參與工作,每個中心都有其不同的研究重點和任務;其成立與存在全依實際問題需要及研究成果而定,通常五年審定一次,其程序通常係由專家會商討論之後,再由教育部做最後裁決。如果該中心之研究成果斐然,就可能續約而繼續存在。
  目前分布於全美國的二十五所研究中心如下:
  1.教育評鑑及測驗研究中心;設於加州大學洛杉...
行政院衛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屬的機關,掌理全國衛生行政事務。分設醫政、藥政、食品衛生、企劃等處,以及中央健康保險局、藥物食品檢驗局、國民健康局等機關。
大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名。元朝(1271∼1368)太常禮儀院所屬。中統五年(1263)始設。有令二名,丞一名。主要職務為掌管禮生、樂工四百七十九戶。
《元史.卷八十八》。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34年(1945)8月14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依據開羅會議宣言,臺灣、澎湖歸還中國。9月20日,國民政府公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組織條例」,於臺灣省設行政長官公,隸屬行政院。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置行政長官1人,綜理全省政務;祕書長1人,輔佐行政長官處理政務(祕書長下設機要、人事兩室)。長官公下設祕書、民政、教育、財政、農林、工礦、交通、警務、會計等9處,法制、宣傳、設計考核3個委員會。10月2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於臺北接受日本臺灣總督投降後,正式成立,唯其後因爆發36年的二二八事件,同年5月16日改組為臺灣省政府而結束。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檔案,目前典藏於臺北國史館...
美國聯邦教育研究與改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邦教育研究與改進處是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下轄的一個單位,以推動教育研究的計畫為其主旨。
  依據一九八○年通過的〔教育部組織法〕(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 Act),該處由國家教育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簡稱NIE)、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簡稱NCES),及圖書館與教育改進中心(Center for Libraries and Education Improvement, 簡稱CLEI)等三個單位所組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翰苑。宋.陸游〈真珠簾.山村水館參差路〉詞:「鏡裡新霜空自憫,問幾時、鸞臺鼇。」也稱為「鼇禁」、「鼇掖」。
神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清朝(1644∼1911)之神樂,隸屬於樂部,兼隸太常寺。設有正一名,左、右置丞各一名,協律郎五名,司樂二十五名,樂生一百八十名,舞生三百名,皆為漢人。神樂之職務為主掌郊廟及祠祭樂舞。
《清史稿.卷一百一十四》。
木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員們所居住的地方。《幼學瓊林.卷三.宮室類》:「木天,學士所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