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狄更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丁·翟述偉》。1844至1846年間狄更斯遊歷了歐陸各國,在旅行期間繼續進行寫作。1849年他出版了自傳題材的小說《塊肉餘生錄》,這部小說的內容與狄更斯的個人經歷有很大關係。狄更斯以後的小說顯得更為尖銳並具批判性,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了《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雙城記》和《遠大前程》等。1850年,狄更斯創辦了自己的周刊《家常話》,收錄了自己和其他一些作家的小說。1859年另一份刊物《一年四季》也開始發行。狄更斯本人的多部作品都是最先以連載的形式在這兩份刊物上發表的。狄更斯不僅是一位多產的寫作者,也是一位積...
飛馳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貴的勢力。《文選.曹丕.典論論文》:「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詹宏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國》 Goodbye South, Goodbye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自己的空間:我的觀影自傳》,2007年。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音樂札記》,2008年。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The Romantic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Voices from the iron house: A study of Lu Xun ". Bloo...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科大第一任校長等職。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3.1 新詩3.2 散文3.3 小說3.4 自傳3.5 戲劇3.6 史學、考古3.7 翻譯3.8 書法4 其他4.1 歷史劇4.2 女神5 參考資料6 外部連結 生平 郭沫若早年投身於新文化運動,成為中國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之一,其新詩《女神》曾開創一代詩風。後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並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大革命失敗後,旅居日本,潛心研究甲骨文、金文和中國古代史,成為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古代史的開拓者。1918年他開始創作詩歌,1921年與郁達夫等人在東京組織「創...
柏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0年代--《異域》、《曠野》、《莎羅冷》等雜文:倚夢閒話系列、西窗隨筆系列等歷史:柏楊版資治通鑑自傳:《柏楊回憶錄》 評價 柏楊妻--張香華認為其雜文比小說好,但《中國人史綱》和《柏楊版通鑒記事》為佳作具開創性,使用文體與雜文完全不同。物理學家孫觀漢(柏楊好友):「每個人差不多都知道自己可自豪的一面,但是柏楊使我了解我醜陋的一面,而最使我驚奇而傷心的是這種可怕的醜陋,竟不是我一人所獨佔,而是十億同胞所共有的。」作家聶華苓曾評柏楊之小說及雜文有共同點:「在冷嘲熱諷之中,蘊藏著深厚的『愛』和『情』。」責任編輯 魏曼伊...
邱妙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文化長期熏陶和影響之下長大的邱妙津,本身對於同性戀存在著痛苦的認同迷惑,以致她的作品中時常有濃厚的自傳性色彩,他慣以喃喃自語的手記形式和豐富飽滿的華美文體,讓同性戀者的孤寂心靈和處境得到藝術性的表現。邱妙津的《鱷魚手記》中,就尖銳地表現出同性戀者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和認同危機,以及女同性戀者被自身的性向所困,脆弱的心靈無法找到精神出路的痛苦與磨難。作為同志小說的先聲,邱妙津一馬當先地將身為同性戀的迷惑與寂寞道予世人,彷彿每部作品都是在寫自己最深刻的故事。 著作邱妙津的主要著作有《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鬼的狂歡》等,...
吳錦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街道》及稱作成長小說的「青春三部曲」;《秋菊》、《青春茶室》、《流沙之坑》──〈閣樓〉,是青春時代的自傳體小說;散文集:《永遠的傘姿》、《生態禪》;詩集:《生之曼陀羅》;另有《抓狂政治》等政治、時事評論集十餘種出版。另有《悲情的山林》、《願嫁山地郎》、《原舞者》、《生命Hiking》、《一隻鳥的故事》、《做一個新台灣人》、《妻的容顏》、《黃》、《處》、《雜》、《蛇》、《龍》、《天》、《玄》、《地》、《1988臺灣小說選》。
懷古詠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古詠史在人文學術中﹐文學與歷史﹐似特別相連而相近。文學作品﹐同時包涵歷史人物與事蹟之敍述記載﹐而最初之歷史著作﹐亦兼具文學性。中國詩經之雅頌﹐即為歷史人物之頌贊﹐與對各歷史時代之政教之廢興之敍述。詩經之國風則言王化之所及之地與四方之風化民情。楚辭中之離騷﹐無異一個人之自傳。漢賦亦恒賦一時代之京都之壯麗與王者之大政等。後來之樂府與古詩﹐多懷古詠史之作。而杜甫為詩聖﹐亦兼為一代之詩史。詞曲之本事固為史﹐而元明以後之小說戲劇之故事﹐更多取材於歷史。詩歌中之詠史之詩﹐實不同於歷史之傳記。歷史中之古人即在古代﹐而詠史之詩中之古...
隱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地(1937年-),本名柯青華,台灣作家、出版家。現任爾雅出版社發行人。目錄1 生平2 文學創作3 著作3.1 散文、隨筆、評論3.2 小說3.3 新詩3.4 自傳3.5 日記3.6 個人選集3.7 翻譯4 參考文獻 生平   祖籍浙江永嘉,生於上海,1947年來台。政工幹校九期新聞系畢業,先後擔任過《青溪雜誌》、《新文藝月刊》、《書評書目》等雜誌的主編,同時從事寫作。1975年創辦爾雅出版社,任發行人至今。曾先後發起編輯、出版「年度小說選」、「年度詩選」、「年度文學批評選」等叢書。  作品以散文為主,1990年...
季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這本書裡的作品,我們看到了虛無、漂泊的色彩,肯定那個年代流行於年輕人中間的頹廢主義傾向;第二種是自傳性的作品,對女性在社會上的各種不公平遭遇有了更深厚的體會與思考;第三種是摻雜著浪漫與寫實,是最具前瞻性、特殊風格的,作品以〈琴手〉為代表;第四種是充滿幽默、嘲諷的寫實主義作品,以犀利、深富社會性的嘲弄筆調,來針砭社會的不平、不義;以〈雞〉、〈拾玉鐲〉為代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