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作品,就感動得淚流滿面。藤井省三也親自將李昂的小說翻譯成日文,並在日本出版,《殺夫》、《迷園》、《自傳の小說》日文版的翻譯都出於藤井省三博士的手筆。 觀點李昂:「文學的最終目的是寫人性,而人性是被社會所制約的,所以我很願意去探討社會制約所影響的人性問題。」李昂小說裡經常觸及的「性」題材,其實是藉此來反映社會現狀。洪珊慧認為︰「李昂覺得『性』這件事,絕對不是架空起來,單獨的來寫它,否則極可能變成黃色小說,就算寫得精彩,也只是空無一物。她重視的是『性』在社會上的意義,對人造成的影響,尤其在急遽轉變中的台灣社會,『性』由八○...
馬克吐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的婚姻維持了34年,直到歐麗維亞於1904年去世。1906年,吐溫開始給《北美評論月刊》寫他自己的自傳。一年之後,牛津大學把一個文學博士學位頒給他。吐溫比讓和蘇西都活得久。他經過了一段憂鬱的時期,這是從他的愛女蘇西在1896年死於腦膜炎時開始的。歐麗維亞在1904年的逝世及讓在1909年12月24日的死令吐溫更憂鬱。[6] 作家生涯 馬克•吐溫的第一部巨著《卡城名蛙》,在1865年11月18日於《紐約週六報刊》首次出版。這作品在那裡出版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完成得太遲,趕不及納入阿特姆斯•沃德收集美國西部特色著作的書中。...
夔州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詠古諷今,感慨激揚,不由自己,所作詩篇,約佔今存作品總數三分之一。大曆元年(七六六),他做了一篇自傳性的敘事詩─〈壯遊〉,從幼年學詩起,歷敘漫遊齊、趙,洛陽失第,長安十年,經安史之亂到滯留巴蜀的生活。當時杜甫五十五歲。此時安史之亂雖已結束,但吐蕃、回紇卻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國家仍是動蕩不安。而這時杜甫生活困苦,既擔憂時局,又深知自己已無力匡扶國運。於是便又在滯留夔州期間,將自己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及對昔日長安生活的懷念,結合眼前蕭森的秋景,融鑄於詩作中,寫成了一首悲壯蒼涼、意境深閎的〈秋興...
不謀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卻一致,出現「不謀而合」的書證如晉.干寶《搜神記》卷二:「二人之言,不謀而合。」即用以描述有二人各自傳述其所見之石子岡靈異現象,兩人並不相識,但所說的內容卻相吻合,干寶藉以強調此說的真實性。
紅樓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性德、王孟阮紅樓夢索隱則主張為影射順治與董小宛情事,而許多人也相信紅樓夢為曹雪芹本人回憶往事,有著自傳性質之作。(註1) 版本注釋繁多一般流行兩種系統,分別為脂硯齋等人附上批語者、和後來大量印行的程甲本、程乙本。而紅樓夢書中內含大量的禮俗習慣、建築、服裝飲食等,有些在今天已難以得見,故注釋紅樓夢也成為一專門的學問。(註2) 評價紅樓夢在清代小說中,一向受到最多的關注。葉慶炳教授指出,此書成功主因包括:(註3)一、 作者不落窠臼,棄漢、唐野史故事、才子佳人等著作方式,在第一回也指出「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反倒新鮮別緻」。(...
作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作詩歌、文章或其他藝術品的人。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自七發以下,作者繼踵。」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式結集出版的散文、電影劇作、親筆插畫和個人遺物的照片,輯成新書《沉香》。2009年2月23日,帶有自傳色彩的《小團圓》在台灣由皇冠文化出版。[8]隨後在港出版,4月在大陸上市[9]。[編輯] 主要作品[10][編輯] 短篇小說• 張愛玲.《封鎖》.• 張愛玲.《心經》.• 張愛玲.《色,戒》. 2007年被導演李安搬上銀幕,影片與小說同名,並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編輯] 中篇小說• 張愛玲.《金鎖記》. 曾分別改編成電視劇《金鎖記》、《金鎖記》2005年國立國光劇團改編成京劇《金鎖記》• 張愛玲.《第一爐香》.皇冠文化....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習作選》《新與舊》《主婦集》《春燈集》《黑鳳集》《阿麗思中國遊記》《邊城》《長河》二、散文集《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廢郵存底》《燭虛》《雲南看雲集》三、學術著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龍鳳藝術》 評價●對沈從文文學地位的正面評價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與左翼批評同時出現。●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中期,沈從文在經歷了長期塵封土埋之後,重新受到重視。這個時期對沈從文的評價明顯帶有論爭性:被激情鼓動著的新銳研究者,要求對沈從文重新評價;保守者從維護傳統出發,拒絕接納沈從文這樣的"異端"。兩種傾向的衝突釀...
楊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洪範,1991)《昔我往矣》(台北:洪範,1997)《山風海雨》、《方向歸零》、《昔我往矣》三卷自傳散文輯為《奇萊前書》(台北:洪範,2003)《奇萊後書》(台北:洪範,2009)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ISP):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374597
五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聖王。因出自傳說,故說法不盡相同,較主要者為:(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2)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