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11.4802 ms
共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覺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醒悟已往的困惑或過失。《淮南子.要略》:「終身顛頓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覺寤乎昭明之術矣。」《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
咎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悔恨自責。如:「主管對自己一時的疏忽,造成公司很大的損失,感到無限咎悔。」
|
無穴可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國而言卻不可稱為忠臣。現在您竟驕傲的自以為有功,我認為您這種態度,實在不足取。」於是魏無忌立刻反省自責,彷彿羞愧得沒地方可以藏身,所以趙王再提及時,就辭謝了他的好意。後來「無地自容」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似若無所容者」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羞愧至極。
|
投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官員引罪自責,呈遞辭職文書。宋.蘇軾〈春菜〉詩:「明年投劾徑須歸,莫待齒搖并髮脫。」
|
引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咎自責。《書經.大禹謨》:「帝初于歷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唐.柳宗元〈唐故祕書少監陳公行狀〉:「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德之厚也。」
|
疚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自責不安。《魏書.卷八.世宗紀》:「陽旱歷旬,京甸枯瘁,在予之責,夙宵疚懷。」《文選.謝莊.月賦》:「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
遜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責而請罪。《南史.卷八十.賊臣傳.留異傳》:「異與恪傳,敗,乃表啟遜謝。」
|
詭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偽詐、假飾。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
|
減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減少食物的種類及分量。古代帝王常於發生天災時減膳,以表示自責。《晉書.卷七.成帝紀》:「三月,旱,詔太官減膳,免所旱郡縣繇役。」唐.李商隱〈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蒸雞殊減膳,屑麴異和羹。」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