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達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高超,不同凡俗的人。《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至人能變,達士拔俗。」唐.元稹《鶯鶯傳》:「如或達士略情,捨小從大,以先配為醜行,以要盟為可欺。」
款啟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識見短淺,見聞寡陋。《莊子.達生》:「今休,款啟寡聞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載鼷以車馬,樂鴳以鐘鼓也。」也作「款學寡聞」。
安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凝聚精神。《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安神閨房,思老氏之玄虛;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彿。」
音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行物體的速度到達音速或音速以上時,所產生的爆震波,傳到人耳會感到強大的爆炸聲。
銷患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它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闢的見解。「既濟」(䷾)是《易經》的第六十三卦,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卦形為〈離卦〉在下,〈坎卦〉在上,〈離〉象徵火,〈坎〉象徵水,所以是火下水上,火性向上,水性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義。而〈象辭〉的解說為:「水在火之上,是既濟的象徵,事情既已完成,君子體察此現象,就當思考將來可能遇到的禍患,並加以預防。」也就是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之意。後來「防患未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趁禍患還未發生之前就加以防備。
苟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苟且簡略。《莊子.天運》:「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義,以遊逍遙之虛,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
拔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脫世俗。《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仲長統》:「至人能變,達士拔俗。」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雲以方絜,干青雲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賓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敬的樣子。《莊子.德充符》:「孔丘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賓賓以學子為。」
揮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縱放。《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晉.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
防禍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它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闢的見解。「既濟」(䷾)是《易經》的第六十三卦,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卦形為〈離卦〉在下,〈坎卦〉在上,〈離〉象徵火,〈坎〉象徵水,所以是火下水上,火性向上,水性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義。而〈象辭〉的解說為:「水在火之上,是既濟的象徵,事情既已完成,君子體察此現象,就當思考將來可能遇到的禍患,並加以預防。」也就是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之意。後來「防患未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趁禍患還未發生之前就加以防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