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16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知道、察覺。《西遊記》第三九回:「但恐官家有人知覺,泄漏我的事機,反為不美。」《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休使他知覺逃走了,不好回文。」
2.感官接受外界訊息,抽取特徵及加以組織,並參照過去的知識與經驗,而獲得對外界刺激的了解。例如:透過視網膜接收到「蘋果」的視覺刺激,經由視覺處理而得到「蘋果」的立體形狀與顏色,並參照過去的相關經驗而辨識出「蘋果」。
火箭的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子彈拉出地球。如果子彈的水平速度夠大的話,就不會掉到地面,而為維持在軌道上。同理,火箭將人造衛星載至大氣層上方,並使其擁有足夠的水平方向速度,然後釋放於軌道上。 *引用相關文獻*太空百科全書 希瑟庫柏 尼傑漢貝施特著數位教育資源入口網 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69838火箭的原理
張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惠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人名。(約西元前370~前310)宋國人。戰國時哲學家。曾任梁相。有辯才,與莊周友善,和公孫龍並為名家的代表。研究萬物同異關係提出小同、大同、小同異、大同異等概念,及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等命題。著作多已亡佚,其言行片段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和《說苑》中。也稱為「惠子」。
土生土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小至大都在當地生長。如:「我在這裡土生土長,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
麟角鳳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桓公:桓溫(西元312∼378),字元子,晉龍亢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帝奕,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威勢顯赫,旋以疾卒。 (4) 大奴:指王劭。或謂王劭小字。 (5) 鳳毛:鳳凰的羽毛。 2、「麟角」:三國魏.蔣濟〈萬機論〉(據《太平御覽.卷四九六.諺下》引)學者如牛毛1>,成者如鱗角2>。 〔注解〕 (1) 牛毛:牛身上的毛,比喻極多。 (2) 鱗角:當作「麟角」。麒麟的角極為罕見,比喻極少。
韻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韻文韻文是講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數要使用同韻母的字作句字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押韻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韻文包括了如賦、詩歌、詞曲等。不同時代、語言都有其流行的韻文文體。在中國,有:周、春秋:詩經,以四言為主的詩歌。戰國:楚辭漢、魏晉南北朝:漢賦、古詩、樂府唐:唐詩(近體詩為主)宋:宋詩、宋詞元:元曲(包括散曲和戲曲)明、清:戲曲、賦近代:新詩、歌詞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最博學之人,有張英、熊賜屢、徐元夢、尹泰、顧八代、湯斌、耿介、汪灝等人為講官。張、熊、徐、尹等都官至大學士,熊、湯等人則為當時著名理學家。而康熙本人在繁忙的政務中,除了給皇太子們講四書五經,還要親自去檢查皇子們的一切活動,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並審閱其文章,還讓他們當面解釋功課,四書五經都必須達到能背誦的程度,以及能夠流利的說滿文與漢語。如此一來,不但皇子們不敢懈怠,就連師傅們也不敢稍有疏忽。康熙對兒子們的學習抓的很緊且嚴格,令當時出入宮廷的西方傳教士們,對康熙教育皇子的方式非常驚訝,認為這種嚴格的管教及教育方式,在歐洲...
棄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漢中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打通與西北諸國的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 (8) 筆研:筆硯。研,通「硯」。〔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
傳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生物學上指神經纖維將外界刺激傳至大腦、脊髓,或把大腦、脊髓的衝動傳至外圍神經的過程。[例]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專司傳導,可以協調身體各部活動而維持體內環境的恆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