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殺人如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殺人極多。《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兒自幼隨父出征,殺人如麻,何曾有為禍之理?」《老殘遊記》第九回:「至於外國一切教門,更要為爭教興兵接戰,殺人如麻。試問,與他的初心合不合呢?」
日暮途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伍員(即伍子胥)則毅然出走,忍受不少艱苦,克服不少困難,逃到了吳國。過了十多年,伍子胥幫吳王闔閭興兵伐楚,一路攻到楚國國都郢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子胥啣著父兄之仇,憤恨的掘墓開棺,拖出平王屍體,親自用鞭子狠狠地打了三百下。伍子胥有個老朋友知道了這事,叫人送信去責備他報仇的方式太過份了。伍子胥對那送信人說:「你替我告訴申包胥,就說我彷彿是一個趕路的人,天已經晚了,而路途卻還很遙遠(日暮途遠),不得不顛顛倒倒地走路,違背通常的情理來做事。」 【應用】伍子胥回申包胥的話,史記原文是:「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後來人們...
流血漂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血流漂杵」。見「血流漂杵」條。01.《戰國策.中山策》:「韓、魏相率,興兵甚眾,君所將之不能半之,而與戰之於伊闕,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02.《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有餘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唾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鄙棄辱罵。《三國演義》第五六回:「益州劉璋是我主人之弟,一般都是漢朝骨肉。若要興兵去取他城池時,恐被外人唾罵。」《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洵已有酒意,聽罷大怒,奮起拳頭,連連打去。婦人忍著冷笑,洵又唾罵不止。」
嘗膽臥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生卒年不詳。為吳王夫差所敗,困於會稽,屈膝求和。歸國後,任用文種、范蠡,臥薪嘗膽,矢志復仇,終於興兵滅吳,並渡淮水,會諸侯,受方伯之命,稱霸江淮間,名震中國。或作「勾踐」。 (4) 反:通「返」,回來。 (5) 膽:一般解為動物之膽囊,或以為當指具苦味之膽草。 (6) 嘗:同「嚐」,用口辨別滋味。
大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大規模、大數量。元.王伯成《貶夜郎》第二折:「忽地興兵起士卒,大勢長驅入帝都。」《封神演義》第二八回:「次早旭日東昇,大砲三聲,開城門,大勢人馬殺奔周營。」
有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正當的理由。《禮記.檀弓下》:「師必有名。」《三國演義》第一三回:「今郭汜未除,而殺天使,則汜興兵有名,諸侯皆助之矣。」
痛飲黃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直搗黃龍」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列傳》先是,紹興五年,飛遣梁興等布德意,招結兩河豪傑,山砦韋銓、孫謀等斂兵固堡,以待王師,李通、胡清、李寶、李興、張恩、孫琪等舉眾來歸。金人動息,山川險要,一時皆得其實。盡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之境,皆期日興兵,與官軍會。其所揭旗以「岳」為號,父老百姓爭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自燕1>以南,金2>號令不行,兀朮3>欲簽軍以抗飛4>,河北無一人從者,乃嘆曰:「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5>。」金帥烏陵思謀素號桀黠6>,亦不能制其下,但諭7>之曰:「毋輕動,俟岳家軍來即降。」金統制王鎮、...
逆耳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勸誡的言語往往刺耳而不被接受。明.無名氏《四馬投唐.楔子》:「誰想此人不聽某之言,他久後悔之晚矣。我忠心主意要興兵,逆耳忠言不肯聽。」也作「忠言逆耳」。
漁陽鞞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漁陽,地名,在今天津薊縣。鞞鼓,軍隊用的小鼓。漁陽鞞鼓本指唐安祿山自漁陽興兵作亂。後泛指兵災禍亂。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也作「漁陽鼙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