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95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營紮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駐兵紮營。「紮」文獻異文作「札」。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據我老三料這周瑜匹夫,累累興兵來索取俺荊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營札寨,其意非小。」《官場現形記》第一四回:「什麼地方可以安營紮寨,什麼地方可以伏埋,指手畫腳的講了一遍。」也作「安營下寨」。
言聽計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聽計從」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1>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
三面開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之。 〔注解〕 (1) 湯: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西元前1783∼前1754)崩。 (2) 祝:祭祀時主持祭禮的人。 (3) 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諡號桀,約於西元前1818年左右即位,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於西元前1766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於南巢,夏亡。〔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三.殷本紀》
日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時光、光陰。唐.杜甫〈立秋後題〉詩:「日月不相饒,節敘昨夜隔。」《三國演義》第二二回:「以明公之神武,撫河朔之強盛,興兵討曹賊,易如反掌,何必遷延日月?」
推食解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解衣推食」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
以夜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湯:成湯,商的開國君主,生卒年不詳。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討伐,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崩。 (5) 執中:持守中正之道。 (6) 立賢無方:任用賢才沒有固定的常法。方,常也。 (7)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歧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歸心,至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8)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而視之猶若有傷。言文王愛民深切,不敢勞動。 (9) 而:通「如」,如同。此言道已至,望之猶未見,繼續追求,不敢自滿。 (10...
網開三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之。 〔注解〕 (1) 湯: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西元前1783∼前1754)崩。 (2) 祝:祭祀時主持祭禮的人。 (3) 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諡號桀,約於西元前1818年左右即位,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於西元前1766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於南巢,夏亡。〔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三.殷本紀》
不見輸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分高下、優劣、勝負。《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二將馬交,鬥經三十餘合,不見輸贏。」
厭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饜足、滿足。《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或者連前日之事,未必是真,多是神棍假裝出來騙錢的未可知。縱使是真,必是個無恥的人,還有許多無厭足處。」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道必可長存,違逆天理將遭滅亡。《孟子.離婁》:「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六齣:「自古道:『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皇上久厭兵革,方與邵真人修延熙萬壽清醮,太師要興兵,先已逆天了。」也作「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