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一出。如:「他在展覽會場中,列產品的優缺點,讓客戶加以比較。」《清史稿.卷二九三.謝濟世列傳》:「疏劾河南巡撫田文鏡營私負國,貪虐不法,列十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起筷子。《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杜慎卿極大的酒量,不甚喫菜,當下箸讓眾人喫菜,他只揀了幾片筍和幾個櫻桃下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部分為例以說明全部。如:「文學欣賞隅」。
而竟全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一次行動便把所有目標都完成。如:「一而竟全功的事不是沒有,但初學做事的人當力求逐步漸進。」
成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指一次科便登第成名。今泛稱作成一事而因此聲名遠播。《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子瞻一成名,御筆除翰林學士,錦衣玉食,前呼後擁,富貴非常。」《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更是早晚用功,指望一成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人抱起來。《山海經.西山經》:「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人。」
2.用人才。《左傳.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為君也,人之周也。」《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凡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3.漢代取士用人無考試之法,皆令郡國守相薦,被薦者稱為「人」。唐、宋時稱可以應進士考試的人為「人」;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人」。也稱為「大會狀」、「大春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或動作。《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謖違亮節度,動失宜,大為郃所破。」《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因見這般動,心裡敬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一列。如:「隨著科技進步,全世界每日新發明的產品,真是不勝枚。」金.元好問〈故物譜〉:「住在鄉里,常侍諸父及兩兄燕談,每及家所有書,則必枚而問之。」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九.闌駕上書》:「歌曰:『官吏黑漆皮燈籠,奉使來時添一重。』如此怨謠,未能枚,皆萬姓不平之氣,鬱結于懷,而發諸聲者然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推選、薦賢才。《後漢書.卷三八.度尚傳》:「家貧,不修學行,不為鄉里所推。」《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眾人就推他做了,是個尊重的事。」
2.推動而起。如比賽重時,運動員雙腳固定,而由蹲立的姿勢將槓鈴推起來,使者呈直立。
直措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為政》:「直錯諸枉,則民服;枉錯諸直,則民不服。」指選任正直賢良之士,罷黜奸佞邪媚之人。《後漢書.卷七三.公孫瓚傳》:「紹不能直措枉,而專為邪媚。」《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懷柔萬姓,經營四方;直措枉,較如畫一。」